解读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的“东风答卷”
全国政协委员、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以视频连线方式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新华网视频连线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
5月22日,新华网主持人梁懿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进行了对话。竺延风就疫情防控阻击战与经营发展总体战中的“东风答卷”、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东风行动”,以及“十三五”时期的东风发展,谋划“十四五”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东风责任重大”
梁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风公司既要全力抓好自身疫情防控大局,也要服务于“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大局;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打赢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总体战。在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面前,面对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这道必答题,东风公司交出了怎样的一张答卷?
竺延风:东风公司处于湖北武汉的疫情中心,除了抓好自身的防控大局,也要参与到“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之中,任务极其繁重。
东风公司的工作思路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外防输出,内防扩散”要求,提出了“信息准、动作稳、把好门、管好人、神情定、敢担当”几大原则。
信息准,武汉封城后,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离开了武汉,为了准确梳理东风公司14万员工的信息,我们连夜开发了信息系统程序,第二天就把全集团14万员工的健康信息、所在地信息准确掌握。这得益于东风管理基础好,员工也十分配合。
动作稳,在当时的条件下,各种资源是很紧缺的,我们要让资源优化配置,从各种角度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紧密配合。
把好门、管好人,就是将中央隔离管理、封闭管理、减少活动等要求执行好、落实好。
神情定、敢担当,在当时疫情突发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同志,在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承担任务的一线工作人员,都要神情定,敢担当。
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东风14万员工还是相当稳定的。虽然包括退休员工在内的167名员工染上了新冠肺炎病毒,但是在有序管理下,已有156名员工完全康复。
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我们肩负的责任是比较大的。东风公司派出的车队和捐赠车辆,主要负责武汉市280个社区的后勤保障,为需要透析的病人、孕妇等提供生活及出行服务。我们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服务,也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都非常勇敢地承担起这些责任。同时,我们也向社会捐赠了超过亿元的款物,还出动了Sharing-VAN自动喷洒消毒车。
另外,针对当时医务工作者物资紧缺问题,东风各单位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储备物资都捐给了当地的医院。同时我们还将一些可以有限替代医务防护用品的生产性防护器具、防护服等悉数捐出,以解燃眉之急。我们也派出了很多青年志愿者、领导干部去支持社区工作。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湖北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非常不容易。
在恢复生产方面,东风公司是湖北省最早组织生产、恢复生产的单位。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我们实际上从2月11日就开始准备组织生产了。为了上百个环节万无一失,管理层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东风商用车,几千员工上班,供应链涉及几万人,如何让他们都能有序复产,并且不发生新的感染风险,人员如何从异地转移到生产地,如何对生产地进行封闭管理和有序地推进工作。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员工进行了积极配合。经过努力,东风公司在3月底全面恢复生产,供应商和供应链也一起动起来。
在通过专列把外地员工接回武汉复工方面,地方政府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东风公司还承担了一些地方工程,我们不讲条件,不讲困难,把问题都在自己的管理和工作中化解掉,都很好地按时完成了任务。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失去的市场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商业模式抢回来”
梁懿:作为在鄂央企,东风公司攻坚克难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非常难得,也极为艰难。我们知道,疫情对东风的影响是行业内最严重的,经过现阶段的奋力追赶,您认为东风当下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将采取什么措施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竺延风:疫情确实给我们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汽车行业销量在1-4月份下降了31.3%,下降幅度非常大。在整个行业销量下降的情况下,东风公司下降了32.9%,比行业进一步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恢复生产以后,得益于全国对湖北和武汉的支持,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对东风公司最大限度的支持,东风4月份的市场恢复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这给我们后续的追赶打下了基础。
现在的困难:一是整个汽车市场的恢复,毕竟市场不等人,有些失去带有一定的永久性。所以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失去的市场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商业模式抢回来;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面临的是彻底的革命性的转变要求,我们现在也在努力。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梁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中央企业,东风公司在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效?接下来将如何作为,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竺延风:只有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央企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东风也做了很多努力。
我们承担了四省八县、两个专项、十个具体的扶贫任务。在具体的扶贫工作当中,东风公司党委和经营部门高度重视,帮扶脱贫攻坚的资金已经超过3亿5千万元。同时,我们组织了专班,对每一个扶贫攻坚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系统化推进和管理。
在物质方面,我们主要为困难地方和群众做一些基础设施的工作,更偏重于教育和医疗。在思想观念方面,我们把扶“志”及扶“智”结合起来,帮助困难地方和群众建立起一种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培训,培养能人和带头人。同时,支持和引导他们走上市场,使他们能够不断调整摆脱贫困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为他们开拓市场。东风公司有14万员工,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市场。这14万员工也影响他人的消费和带动供应链的消费。比如矿泉水、农特产品,以及原料产品的合作消费上,我们更加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用提供市场的方式助力扶贫。
同时我们也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委给我们下达的两个专项,组建团队,帮助开展工业项目整体策划、市场投资管理,以及团队建设。让他们有专业的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掌握战胜贫困的方法。我们也针对当地孩子的就业、培养和大病救助方面设计了很多扶持举措。
目前,我们圆满完成了四省八县和两个专项的扶贫任务,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好评。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走形式主义道路,应该踏踏实实的,让老百姓不仅是一时脱贫,而是永远走在小康道路上。
“紧盯市场新的发展趋势与模式,谋划‘十四五’”
梁懿: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您如何评价东风“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如何把握历史新机遇,谋划“十四五”发展?
竺延风: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经过努力,东风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我们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绩方面:一是我们提出向“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卓越企业”转型,目前已初具雏形。作为业内产品和价值链最齐全的汽车集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完善。向出行服务转型方面,我们在5G技术、网络技术赋能下,进行了新的重大转型,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同时,为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适应新的发展,争做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在企业的改革,比如剥离企业办社会上,有决定性的进展。在现代企业治理上,在中央的要求下,在国资委的领导下,我们在脱僵治困、减少层级、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人事制度上,东风公司在“三项制度改革”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问题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管理干部已经越来越市场化,当然要百分之百适应市场还需要努力。
此外,我们在研发创新上,在新能源技术和新科技上都已经做了布局和安排。东风公司的“三电”技术已经进行了生产准备和实施,“三电”系统已经能够自己生产。同时在基础技术上,也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目前面向未来的创新基础设施、基础能力和基础管理已基本完善。
这两年,我们也更注重经营的高质量。高质量的经营更多的是在经营质量、经营竞争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职工的长远根本利益上,进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实现“十三五”的圆满收官总体上是可以做到的。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在数量、规模上,我们没有完全达到原来“十三五”初期设计的目标。
追求高质量发展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市场规模的客观调整息息相关。一方面,整个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三年进行了总量调整,从原来预计的3000万辆以上调整到2400万辆左右,客观上已从数量上开始了转型。
同时,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下,大家对出行的便捷性、时效性要求也在提高,人们用更集约的方式使用交通工具达到出行目的,这使得汽车市场总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平稳,给我们带来了业绩压力。
另外一方面,从自身来讲,如何能够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营销网络能力与营销体系建设能力,找到更好面向客户的新商业模式,这些仍然是我们需要改进和思考的。
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紧盯市场新的发展趋势与模式。东风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要能够更加适应新的市场消费模式,有许多新的课题是需要在“十四五”进行系统化解决。东风公司已经开始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进行安排设计,以经营高质量为原则,实现三个“领先”,也就是经营质量、自主事业、新兴业务实现行业领先。这方面的指标我们已经定下来了,具体实施还需进一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