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看好两轮电动车市场,暂无生产电动汽车计划
我们明年可能在产能上还有想法,如果消费者的需求释放出来,不排除还要扩大产能,100万辆产能肯定不够用。”
12月10日,小牛电动(NIU.O)智慧出行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投产仪式在江苏常州举行,小牛电动CFO张鹏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据小牛电动CEO李彦介绍,常州基地一期项目设计产能为每年70万台两轮电动车,若加上老工厂38万台的产能,小牛电动年产能就此超过百万台。
李彦还说,小牛电动短期内只会聚焦单人或两人出行业务,没有提供家庭出行的解决方案,不会转向生产四轮电动车。
小牛电动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实现全球销量33.95万辆。被问及为何目前总体规划的产能要远超去年销量,张鹏表示是因为小牛电动看好未来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因此要把工厂开起来以确保将来有足够的产能。
今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不仅对车的重量、体量、速度提出规范要求,更对电动车企业的设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业内预计,伴随新国标的实施,电动车行业将加速洗牌进程。
张鹏指出,电动车新国标政策红利预计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持续释放。因为新国标规定2022年传统电动车都要换成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明后年整个市场的规模将会增加到五六千万辆。“如果市场真的在2020年大爆发,我们储备足够多的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彦还透露在新国标的市场份额里,小牛电动的实际市场份额是往上走的,新国标的实施对整个行业长期都有好处,将促使铅酸电池电动车向锂电池电动车转变。“明年电动自行车市场估计会回暖,因为两轮出行还是一个刚需。”
公开资料显示,小牛电动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4071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一男,其持有公司股份68.42%。公司主营小牛(NIu)牌电动车。
李一男曾为华为副总裁、百度首席技术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2015年4月,他创立“小牛电动车”品牌,称其为“最后一次创业”,他称,“用最好的材料与最尖端的技术,打造一款中国最牛的电动车。”然而,不久后,其便因内幕交易罪获刑两年半。直至2017年底,李一男出狱后加盟梅花天使创投。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李彦称李一男不会参与小牛电动的日常运营,只是公司的股东。2018年10月,小牛电动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根据其2018年年报,截至2019年3月31日,李一男仍为小牛电动第一大股东,持股39.7%,并拥有28%的投票权。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小牛电动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46.65%;实现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大增140.81%。
张鹏表示,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小牛电动可用的现金在9.2亿左右,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当强。张鹏透露储备的现金会用来扩大研发、推出更多的新车型,同时也会去做一些销售网络的拓展去提升小牛电动的品牌知名度。
据介绍,小牛电动智能两轮电动车全球累计销往182个城市;在海外,小牛电动进入35个国家,并为全球14个国家、16个共享电动车运营商,提供基于SaaS的两轮电动车智能共享业务解决方案。
全球化布局方面,李彦表示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业务模式。在欧洲、美国,小牛电动会和共享电动车运营商合作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会零售给个人,其中共享模式下的电动车销售台数占海外总销量的两成左右。在东南亚地区,小牛电动则以零售模式为主。
但是,小牛电动的野心还不至于此。张鹏称,目前海外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17%,未来公司将继续加码海外业务,中期规划会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2%~25%,长期规划是要打开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将海外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李彦补充表示,希望小牛电动未来像苹果一样,谈及业务布局时,不再仅仅是中国业务和海外业务。“我们现在业务布局的逻辑最终希望是有中国业务、欧洲业务、美国业务、非洲业务等,每个区域的业务都要足够大。”
值得一提的是,小牛电动此前在财报中披露,公司已经确定将与德国大众在城市出行解决方案层面开展合作。
对于目前和大众的合作进展,张鹏称3月份和大众签署的协议实际是一个大的框架合同,在框架下会有不同的研发项目进行。“其中一个项目已经运作一段时间了,也有一定阶段性的成果。现在还有两个项目在探讨的过程中。整体上来说和大众我们合作非常好,会在科技、两轮车、包括欧洲一些产品上有比较多合作的契机。”
近来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的推动下加速发展中,不少企业纷纷入场布局新能源造车,但是小牛电动似乎并无此意。
李彦表示,小牛电动短期内只会聚焦单人或两人出行业务,没有提供家庭出行的解决方案,不会转向生产四轮电动车。“两轮出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小牛电动去解决,比如没法挡雨、女性用户少等,在一堆问题没解决前没有想这么快跳到家庭出行。四轮电动车里有很多新势力和传统厂商在解决家庭出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