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多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6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平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不久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2020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数据显示,从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消费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汽修行业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时代,用户将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我已经感受到,新能源汽车正在淘汰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北京一家连锁汽车维修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不用定期保养,系统更简单,除了电池维护,不需要更换配件机油、机滤等。”
减少汽车维修成本对用户而言是其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举措包括,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延续良好态势。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294万辆,同比增长45.1%、46.8%;出口45.7万辆,增长1.6倍。
“近期,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孟玮表示。
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首先将持续扩大消费市场。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平稳增长。
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孟玮曾表示,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数据显示,从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消费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孟玮表示,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城际、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布局,积极推进居住区、公共区域等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家发改委要求按照规划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汽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支持企业加强动力电池、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关产业借力发展
“中国消费领域绿色低碳理念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风尚,绿色消费是未来消费的发展趋势,潜力巨大,2022年海南全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46%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46辆是新能源汽车。”不久前,商务部人士曾表示。商务部也将新能源汽车消费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提振将带给相关行业一系列的变化。
毕马威公布的《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保险机构将创新推广“保险 + 服务”“保险 + 科技” 等模式,将保险服务前置,提供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等风险管理服务,致力于发挥保障绿色发展的最大功效。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产险聚焦电池安全、充电安全等保障新需求,探索开发动力电池责任险、充电设施责任险等专属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
金融行业已经瞄准绿色制造业。巴菲特2008年9月以每股8元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持股14年,增值约32倍。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可持续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责任投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影响力投资等多种形态对社会其他行业造成深远影响,有助建设产业体系,扶持绿色环保产业,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农业,有助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注重资源配置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编辑:孟庆伟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