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要竞合不要零和
据媒体9月13日报道,欧盟宣布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欧盟之所以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双反”调查,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激增有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63.6万辆,同比增长150%,欧洲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出海”重点地区。
中国新能源汽车赢得包括欧洲在内的各国消费者认可,在于自身长期积累、磨砺而出的产业优势。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日益突出的规模化效应,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识,作为减排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准备从2035年起对内燃机汽车实施限制,推进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要如期完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优质新能源汽车供给。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近年来中欧车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强,今年以来,大众、奥迪分别牵手小鹏、上汽,恰恰体现了国际一流汽车厂商对中国汽车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业近年来巨大进步的认可。这种认可,正是来自市场的认可。
由此可见,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合之势愈益明显。中国秉持高水平开放的姿态,引入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取得了双赢效果。而特斯拉带来的“鲶鱼效应”,倒逼国内造车新势力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消费者提供品质更高、服务更佳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市场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在制造成本、规模化、智能化等方面形成优势,同时也注重从细节入手,持续改善用户的消费体验。比如蔚来向欧洲四国用户提供订阅模式;东风风行宣布将针对欧洲用户定制化开发新能源车型。中国新能源车企以定制化服务,更好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
此外,上汽等新能源车企也宣布了在欧建厂计划,不仅能让欧洲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新车,更能为当地创造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不是单一企业的独立行动,相反,它需要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力量的协同支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既有利于各国合作共赢,也有利于全球技术进步和民生福祉。欧盟搞贸易保护采取排他措施,不利于自身汽车产业的进步和民众利益。开放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康庄大道,无论外部环境有怎样的变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坚持开放发展,通过与全球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造福全球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