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你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起火怎么逃生?宁波实战演习找答案
新能源汽车着火,不易扑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至8月,全国发生79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对此引发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9月2日,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了一场新能源汽车热失控火灾实验及新能源车火灾扑救实战演练。且看新能源汽车起火后的一组大数据,或许对你有用。
实验一:热失控后,车里的人有足够时间逃生
在空旷的室外实验现场,记者看到三个标准车位停放了2辆传统燃油车和1辆新能源试验车。距离试验车15米位置设置了数据采集区,该区域与试验区域用实体墙隔离,分别采集电池包热失控时间、出现烟气时间、出现明火时间、烟气进入驾驶室时间、火焰进入驾驶室时间等信息。
上午9点整,实验正式开始。通过模拟新能源车电池热失控,拍摄并记录电池包起火过程和火势蔓延趋势,分析对临近停车位车辆的影响和火焰整体蔓延趋势。
通过加热片触发中间新能源试验车电池热失控,9时9分52秒启动电芯加热,9时19分33秒第一次冒烟(国标要求达五分钟以上,实验显示已达近10分钟),第一个电芯热失控有两个温度探测超过1000摄氏度,也就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温度探测器失效,触发了第一个电芯热失控,一氧化碳值达1万ppm。10时12分15秒第二次冒烟, 第三个温度探测器超过极限量程1300摄氏度后失效,触发了第二个电芯热失控,而此时的一氧化碳值较第一个触发点明显降低。车内进入极少烟气。从实验效果来看,在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驾驶人和乘客还是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实验二:新能源汽车着火后,灭火位置很重要
外火引燃车辆,拍摄并记录火焰蔓延趋势,分析电池受火焰影响情况及对周边车辆影响情况。实时监控起火后整车燃烧过程,观察火焰及烟雾进入驾驶室的时间,同时记录整车燃烧过程中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及有毒气体(CO)浓度变化情况。
13时40分,实验开始。13时44分30秒,烟雾进入乘员舱。14时01分29秒,车辆后侧摄像头显示明火进入乘员舱。实验中,从点燃火盆到电池热失控时间为40分钟,各探测器均被烧坏,大量烟气从车辆后部进入被火焰烧穿的孔洞驾驶室,随后大量火焰蔓延至驾驶舱,火焰扩大,整车燃烧。现场大雨不停,但是也丝毫没有影响火势燃烧,不断能听到爆裂的声音,刺鼻的烟气弥漫,最先出现的是左后轮,随之右后轮,及右侧实验用车引燃被引燃。
根据新能源车燃烧特点,消防指战员现场救援,一名身穿绝缘服的消防员手持探测器,时刻探测火场温度和是否漏电,四名消防员通过四个点位水枪进行降温,两名消防员利用大队自行研制的底部喷水装置从车头插入,进行底部灭火,其他消防员运用移车器将相邻车辆移开,扩大救援空间,两名消防员再分别从左右两侧插入底部喷水装置,火势很快被控制。
实战演习现场。
【专家解读】
发现新能源汽车出现不明原因的烟气后,要迅速靠边停车,熄火断电,下车离开车辆拨打救援电话。切记没有查明烟雾来源之前,千万不要启动车辆也不要进入车内。
若果新能源汽车电池已经着火,必须立即停车,下车远离。此时熄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火势较大电池可能发生爆炸,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拨打火警电话。
【特别提醒】
通过本次实验及演练达到了四个目的:一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火灾预防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掌握电池产烟起火时间,留足乘客逃生时间。二是健全消防救援能力,针对新能源汽车事故断电情况下破拆救人、选择正确射流和最佳射水位置、有效精准灭火等问题开展研究。三是评估新能源汽车火灾危害,通过实验了解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燃烧区别,尤其是对燃烧中产生的热量、有毒气体、高压电等分析,指导驾乘人员逃生和消防员灭火救援。四是针对短路、过载、碰撞等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痕迹进行分析研究,增强一线火灾调查人员的实际能力。
演习现场,吉利新能源汽车(宁波)火灾实验室成立。
新能源车保养常识:
一:严禁存放时亏电。在亏电状态下存放电池,很容易出现硫酸盐化,硫酸铅结晶物附着在极板上,会堵塞电离子通道,造成充电不足,电池容量下降。亏电状态闲置时间越长,电池损坏越重。因此,电池闲置不用时,应每月补充电一次,这样能较好地保持电池健康状态。
二:定期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电动车的续行在短时间内突然大幅度下降十几公里,则很有可能是电池组中最少有一块电池出现问题。此时应及时到销售中心或代理商维修部进行检查、修复或配组。
三:避免大电流放电。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充电时间,参考平时使用频率以及行驶里程情况,把握充电频次。
四:电动汽车的清洗。电动车的清洗应按照正常洗车方法,清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流入车体充电插座,避免车身线路短路。
五:经查检查气压。将轮胎气压保持在正确的胎压;必须每两星期或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轮胎气压;不正确的轮胎气压会造成耗电、行驶里程短,降低驾驶舒适性,降低轮胎寿命并降低行车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