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

成为新能源车生产销售大国要做好三方面升级

2022/01/16 09:00
中国经营报
2522   0

文 毕舸

我国不仅已经是汽车大国,也正成为新能源车大国。

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47.5万辆,同比上涨128.8%。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9%;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2.7%;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

以上数据说明,随着新能源车在续航能力、充

成为新能源车生产销售大国要做好三方面升级
电桩配套乃至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及各地对新能源车行业的支持,新能源车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


随着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认可度不断增加,新能源车行业自主品牌逐步成为可与外资豪华车新能源车抗衡的一极。

而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前景的广阔,又吸引了更多企业入场,包括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企业,以及传统车企,这将带动新能源车行业供给侧改革。

在2021年新能源车行业收得“豹尾”之际,还将迎来新的利好。根据最新发布的新能源补贴政策,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但其在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的同时,补贴规模也从原来预期上限200万辆到不设限定,并将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这将带来新能源车补贴覆盖面的扩大,让更多新能源车享受政策红利。

由此,乘联会表示,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显然,2022年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依然被各方看好。

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超出预期,这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的持续发力,同时国内新能源车企业也陆续成长。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比特斯拉,我国新能源车企业在品牌、产品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差距。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排行前五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以及奇瑞汽车,销量分别约为9.33万辆、7.08万辆、6.04万辆、2.09万辆、2.05万辆。虽然前五名中国内品牌占了三席,但特斯拉仍然牢牢占据了中高端市场。

成为新能源车生产销售大国需要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做好三点:首先是技术、产品、人才的持续升级。我们期待,国内新能源车企业能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方面,引入更多国际优质资源。毕竟,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在海外上市,成为国际化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加大这方面布局。不断吸引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将促进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范围内选才、用才,积极参与对国际人才的竞争,丰富企业人才结构的多样性,推动自身技术、产品研发到制造、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质量提升和创新力。

尤其要考虑到,我国新能源车不仅内销,对外输出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189.9%,在整体出口汽车中占比超16%。我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实现了出口方面销量提升,并且也在加大海外产业链布局,近期频频传出新能源车企收购海外工厂的新闻,就证明了这一点。新能源车企“走出去”,必须要构建与之匹配的全球化发展视野和战略,打造更具开放性的全球供应链,通过源源不断地引入不同国家的管理团队、专业人才,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结构、产品矩阵的持续迭代,从而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

2021年芯片短缺风潮曾对我国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乘用车领域造成不小影响,这也提醒着我国新能源车企要在“造芯”上做好长期投入,虽然不少新能源车企也在加大相关人才引进,但人才培养及使用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车企联动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尤其是在技术工人到工程师等各方面,都应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从而形成对应的芯片研发及制造人才梯队。

其次,应在健全市场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国内市场仍然是新能源车行业的重中之重,14亿人口带来的超大规模市场机遇、国家对新能源车行业的战略级扶持,都给了新能源车行业足够的成长空间。强化自身对国内市场及消费者的认知优势,做好配套服务软硬件,这同样将有助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因此,面对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将成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又一关键点。这几年来,多家新能源车自主品牌在包括新车续航、快充及其他售后服务环节都有令人亮眼的表现,这其实就是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实现自家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增量,满足消费者消费体验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新的市场活力。我们也期待新能源车在精细化服务能力上不断提升。

最后,未来政策应该从之前的补贴为主,转向市场开放型体制的进一步升级为主,引导更多资金、企业和人才进入,为创业发展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近日,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汽车市场进入自由竞争时代,也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这将构建更具创新活力的市场环境,倒逼自主品牌在新产品、技术创新上巩固“护城河”,促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管理最优的企业中去,也更加符合新能源车行业的长久发展。

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已经实现整体规模化“量产”,成为重要的新能源车生产及销售大国,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会带来更有竞争力的智能化产品,外资股比的全面放开也会让车企之间的竞争变得更透明,这是赋予新能源车行业从业者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唯有在市场环境优化、企业产品服务定制化及国际化三方面做好升级,新能源车行业才有望弯道超车。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