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  >   靓景  >   奇景

无人机还是下一场技术革命吗?

2018-09-04 10:56:55
1095   7
  • 活动主题:无人机还是下一场技术革命吗?
  • 活动时间: 到
  • 报名截止:
  • 集合地点: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预计花费:元
  • 人数限制:限人,还有个名额

人已报名

  • 车型:
  • 分类:
  • 裸车价: 万元
  • 购于:
  • 油耗: L/100km
  • 购车地点: -
  • 当前里程: 公里
  • 养车费用: 元/月
  • 综合评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满意:

不满意:

2018年6月份《时代周刊》曾用一期封面报道和在空中组成的巨型“封面”表达了对“无人机时代”的期待。这一观点在民用无人机技术领先的中国,并没有得到强烈的响应。除了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大疆,无人机产业的高技术门槛和长投资周期令擅长模式创新的中国创业者望而却步。

大疆12年做了什么

在无人机行业声名鹊起的大疆,如何在消费级市场之外创造更多价值?

8月30日,大疆创新在上海金山举行的大疆行业创新大会(AirWorks China,以下简称AW)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6年起,AW已经在美国成功举办过两届,本次大会是AW第三届、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会以“技术开放、生态共赢”为主题,来自全球各地500多名无人机行业集成商、开发者与政企代表共同探讨了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创新,目前是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领先品牌,其以独有的无人机制造技术为大众所熟知,精灵、御系列无人机都是消费级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在消费级无人机技术趋于成熟之际,大疆将眼光投向了“行业+无人机”生态。

2014年,大疆在行业应用领域推出了无人机平台解决方案Mobile SDK与Onboard SDK,这是基于大疆无人机打造的应用开发平台,向全球的开发者开放;2018年,大疆在此基础上发布了Payload SDK,以支持更多元的开发应用、吸引更多行业的开发者加入。

设计、制造无人机或许只是大疆战略的第一步,在无人机之外,这家以创新为主题的独角兽怀抱着推动新型行业发展的野望。

什么是无人机行业应用

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指面向工业、公共服务与商用领域的无人机业务、其普遍具有定制化能力、需要软硬件与服务生态的支持。

大疆发言人在AW大会上表示,并不是消费级产品遇到瓶颈才开始发展行业应用,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走势依然良好,发展行业应用最重要原因是技术已经成熟,让无人机能普惠更多行业,成为生产力和公共服务的工具。

在这样过程中,大疆的无人机既是搭载应用的平台,也成为“会飞的工具”。

在国内,大疆最广为人知的无人机应用是农业无人机。

大疆于2015年进入农业无人机市场,目前最新的MG-1P植保无人机,配备了全向雷达、FPV 摄像头、双探照灯,喷洒系统可在 0.5秒内完成喷洒启停,还可支持一控多机操作,单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90 亩。大疆表示,一台MG-1P 熟练使用后每天作业可达 600-700 亩。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新增农业植保无人机11000台,其中大疆销售超过7500台,市场份额近70%。在此之前,中国飞防植保市场发展十年依然是小众应用。而截至2018年7月份,大疆全国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已超过16000台。

近年来,电网行业也成为了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弄潮儿。南方电网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巡作业的电力企业之一,其旗下的广东电网公司,率先实现输变配机巡全覆盖,年作业量超1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半,其中无人机巡视占85%,综合效率提升了2.6倍。而他们使用的无人机中,也有众多大疆的产品。

无人机的大量应用,使数据分析进一步成为电网的“重要生产力”,在提升设备运维水平、挖掘供电潜力,勘灾救灾等方面表现抢眼。

无人机平台是操作系统

在无人机行业应用生态中,无人机技术正从单一的“企业-客户”模式向“主机厂商-开发者-集成商-专业服务商-客户”的多元模式发展。大疆在其中的角色是上游“主机厂商”,AW大会的举行,则是为了挖掘更多下游的企业、并帮助他们成长。

本次AW上,来自中国的小红点团队带来了面对森林防火、建筑等领域应用方案:通过定制化的M200系列无人机,能实现更高效率,更少人工的巡检。

大疆高级总监谢阗地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疆经过12年的发展,把无人机作为空中的运算平台,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搭建了通往三维空间的桥梁,“但桥梁那一端的工作,不可能靠一家企业做完。”

谢阗地将上游主机厂商的角色比喻为手机的安卓和iOS系统,在无人机行业应用生态中,如果只有主机厂商没有下游的开发商、集成商和专业服务商,就如同空有系统没有应用APP。

“对这个刚刚萌芽的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下游公司能否壮大、甚至产生独角兽。”为此,大疆从2014年起就着手研发并改进SDK,目前通过SDK成功实现案例落地的公司有200多家。

AW大会上,Payload SDK、Mobile SDK、Onboard SDK的生态应用也得到了详细介绍: Payload将传感器、机械组件等专用负载与行业领先的飞行平台结合,打造专用空中工具包; Mobile 为飞行平台量身定做移动APP,发挥出飞行器的最大潜力; Onboard 作为低延迟、高频率的传感器遥测,通过飞行器控制和视频流,能扩展飞行平台的软硬件功能。

企业困境还是行业挑战?

技术的开源、软硬一体化是大疆SDK最大的特点。对效率和信息安全具有高要求的公共服务业而言,SDK的开放平台不失为最优的选择之一。因为这样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可控可监管的。

然而,在现阶段的生态构建中,人才短缺是大疆和它所构建的生态系所面临的最大困境,这甚至是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与下游企业协作和发展生态,大疆建立了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应用科目学习、操作训练、考试认证、招聘就业等服务,目前全球分校约为150所,专业学员超过25000人。

但这个数字对大规模的行业应用来说远远不够。事实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包括集成商、服务商与系列合作伙伴衍生出的无人机行业开发者不超过10万人,与互联网的程序员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

“目前无人机生态,最缺的就是开发者。” 谢阗地坦言,“如果无人机行业的开发者像IT业的程序员那么普遍与容易培养,行业体量很快就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技术能再超车?

2018年,大疆与美国著名的警用安防设备公司AXON达成合作,是目前公共安全+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最典型实例:大疆开放飞行平台的负载接口,AXON将已有的安防设备接入经纬M200系列,实现软件硬件一体化控制,成功通过无人机采集执法信息,汇总到执法机构认证的视频数据库。

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墨西哥恩森那达,当地警察部门通过配备无人机巡逻,半年内犯罪率下降10%。

然而这类基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技术与政策的“萌芽”期。

与软件开发有成熟的开发语言、培训体系等不同,无人机行业的应用仍需要开发者自我摸索,甚至从头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大疆在无人机应用的潜在合作伙伴中有近千家初创公司,但目前能够拿出落地化应用案例的只有1/5。

在众多面向公共服务的行业应用,无人机这种生产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不但受限于相关部门的人才与技术储备,还与政策规划密切相关。

与消费级无人机相比,行业应用中的无人机对软硬件开发、数据处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更为精细。“设立无人机部门,今年写入规划,要真正应用并能产生效益或许就是两年后的事情。”某关注无人机行业应用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接受界面采访时,大疆高级总监谢阗地表示,大疆在美国举办了两届AirWorks大会后,今年首次在国内落地为“行业创新大会”,其实也意味着美国在无人机技术的行业落地上,早推进了两年左右。但再过两年,中国的开发者崛起后,市场格局还不可知。

2018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2018年6月1日,国家民航局主导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实施,规范了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同时也为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发展开放了高速路。

在中国,建立无人机部门,将天空端信息的管理与获取变得更加可控,是国内具有安防、巡检属性的公共部门正在规模化推进的项目。

在AW大会现场,中国另外一家电网巨头,国家电网旗下的上海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无人机巡检进行了介绍。在高压电网、电缆等空中点位,人工很难检测到细小的瑕疵以防患电缆的潜在风险,此时无人机的高空作业显得尤为必要。

谢阗地在演讲中提到,“三十年前,个人电脑是最有前景的行业应用;二十年前,互联网是个人娱乐还是行业应用,还有很多争议;十年前,没有人想到手机会成为最普遍的工作设备。”十年后的无人机行业应用,正是大疆看好的新型产业。

而到那时候,再回头看中国无人机的行业发展,或许又是另一番感触。


单选

7 条评论
图片
  • 0

    金币

  • 96

    主题

  • 0

    回帖

  • 0

    好友

编辑帖子信息

还可以输入30字符

2018年6月份《时代周刊》曾用一期封面报道和在空中组成的巨型“封面”表达了对“无人机时代”的期待。这一观点在民用无人机技术领先的中国,并没有得到强烈的响应。除了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大疆,无人机产业的高技术门槛和长投资周期令擅长模式创新的中国创业者望而却步。

大疆12年做了什么

在无人机行业声名鹊起的大疆,如何在消费级市场之外创造更多价值?

8月30日,大疆创新在上海金山举行的大疆行业创新大会(AirWorks China,以下简称AW)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6年起,AW已经在美国成功举办过两届,本次大会是AW第三届、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会以“技术开放、生态共赢”为主题,来自全球各地500多名无人机行业集成商、开发者与政企代表共同探讨了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创新,目前是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领先品牌,其以独有的无人机制造技术为大众所熟知,精灵、御系列无人机都是消费级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在消费级无人机技术趋于成熟之际,大疆将眼光投向了“行业+无人机”生态。

2014年,大疆在行业应用领域推出了无人机平台解决方案Mobile SDK与Onboard SDK,这是基于大疆无人机打造的应用开发平台,向全球的开发者开放;2018年,大疆在此基础上发布了Payload SDK,以支持更多元的开发应用、吸引更多行业的开发者加入。

设计、制造无人机或许只是大疆战略的第一步,在无人机之外,这家以创新为主题的独角兽怀抱着推动新型行业发展的野望。

什么是无人机行业应用

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指面向工业、公共服务与商用领域的无人机业务、其普遍具有定制化能力、需要软硬件与服务生态的支持。

大疆发言人在AW大会上表示,并不是消费级产品遇到瓶颈才开始发展行业应用,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走势依然良好,发展行业应用最重要原因是技术已经成熟,让无人机能普惠更多行业,成为生产力和公共服务的工具。

在这样过程中,大疆的无人机既是搭载应用的平台,也成为“会飞的工具”。

在国内,大疆最广为人知的无人机应用是农业无人机。

大疆于2015年进入农业无人机市场,目前最新的MG-1P植保无人机,配备了全向雷达、FPV 摄像头、双探照灯,喷洒系统可在 0.5秒内完成喷洒启停,还可支持一控多机操作,单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90 亩。大疆表示,一台MG-1P 熟练使用后每天作业可达 600-700 亩。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新增农业植保无人机11000台,其中大疆销售超过7500台,市场份额近70%。在此之前,中国飞防植保市场发展十年依然是小众应用。而截至2018年7月份,大疆全国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已超过16000台。

近年来,电网行业也成为了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弄潮儿。南方电网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巡作业的电力企业之一,其旗下的广东电网公司,率先实现输变配机巡全覆盖,年作业量超1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半,其中无人机巡视占85%,综合效率提升了2.6倍。而他们使用的无人机中,也有众多大疆的产品。

无人机的大量应用,使数据分析进一步成为电网的“重要生产力”,在提升设备运维水平、挖掘供电潜力,勘灾救灾等方面表现抢眼。

无人机平台是操作系统

在无人机行业应用生态中,无人机技术正从单一的“企业-客户”模式向“主机厂商-开发者-集成商-专业服务商-客户”的多元模式发展。大疆在其中的角色是上游“主机厂商”,AW大会的举行,则是为了挖掘更多下游的企业、并帮助他们成长。

本次AW上,来自中国的小红点团队带来了面对森林防火、建筑等领域应用方案:通过定制化的M200系列无人机,能实现更高效率,更少人工的巡检。

大疆高级总监谢阗地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疆经过12年的发展,把无人机作为空中的运算平台,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搭建了通往三维空间的桥梁,“但桥梁那一端的工作,不可能靠一家企业做完。”

谢阗地将上游主机厂商的角色比喻为手机的安卓和iOS系统,在无人机行业应用生态中,如果只有主机厂商没有下游的开发商、集成商和专业服务商,就如同空有系统没有应用APP。

“对这个刚刚萌芽的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下游公司能否壮大、甚至产生独角兽。”为此,大疆从2014年起就着手研发并改进SDK,目前通过SDK成功实现案例落地的公司有200多家。

AW大会上,Payload SDK、Mobile SDK、Onboard SDK的生态应用也得到了详细介绍: Payload将传感器、机械组件等专用负载与行业领先的飞行平台结合,打造专用空中工具包; Mobile 为飞行平台量身定做移动APP,发挥出飞行器的最大潜力; Onboard 作为低延迟、高频率的传感器遥测,通过飞行器控制和视频流,能扩展飞行平台的软硬件功能。

企业困境还是行业挑战?

技术的开源、软硬一体化是大疆SDK最大的特点。对效率和信息安全具有高要求的公共服务业而言,SDK的开放平台不失为最优的选择之一。因为这样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可控可监管的。

然而,在现阶段的生态构建中,人才短缺是大疆和它所构建的生态系所面临的最大困境,这甚至是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与下游企业协作和发展生态,大疆建立了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应用科目学习、操作训练、考试认证、招聘就业等服务,目前全球分校约为150所,专业学员超过25000人。

但这个数字对大规模的行业应用来说远远不够。事实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包括集成商、服务商与系列合作伙伴衍生出的无人机行业开发者不超过10万人,与互联网的程序员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

“目前无人机生态,最缺的就是开发者。” 谢阗地坦言,“如果无人机行业的开发者像IT业的程序员那么普遍与容易培养,行业体量很快就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技术能再超车?

2018年,大疆与美国著名的警用安防设备公司AXON达成合作,是目前公共安全+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最典型实例:大疆开放飞行平台的负载接口,AXON将已有的安防设备接入经纬M200系列,实现软件硬件一体化控制,成功通过无人机采集执法信息,汇总到执法机构认证的视频数据库。

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墨西哥恩森那达,当地警察部门通过配备无人机巡逻,半年内犯罪率下降10%。

然而这类基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技术与政策的“萌芽”期。

与软件开发有成熟的开发语言、培训体系等不同,无人机行业的应用仍需要开发者自我摸索,甚至从头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大疆在无人机应用的潜在合作伙伴中有近千家初创公司,但目前能够拿出落地化应用案例的只有1/5。

在众多面向公共服务的行业应用,无人机这种生产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不但受限于相关部门的人才与技术储备,还与政策规划密切相关。

与消费级无人机相比,行业应用中的无人机对软硬件开发、数据处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更为精细。“设立无人机部门,今年写入规划,要真正应用并能产生效益或许就是两年后的事情。”某关注无人机行业应用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接受界面采访时,大疆高级总监谢阗地表示,大疆在美国举办了两届AirWorks大会后,今年首次在国内落地为“行业创新大会”,其实也意味着美国在无人机技术的行业落地上,早推进了两年左右。但再过两年,中国的开发者崛起后,市场格局还不可知。

2018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2018年6月1日,国家民航局主导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实施,规范了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同时也为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发展开放了高速路。

在中国,建立无人机部门,将天空端信息的管理与获取变得更加可控,是国内具有安防、巡检属性的公共部门正在规模化推进的项目。

在AW大会现场,中国另外一家电网巨头,国家电网旗下的上海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无人机巡检进行了介绍。在高压电网、电缆等空中点位,人工很难检测到细小的瑕疵以防患电缆的潜在风险,此时无人机的高空作业显得尤为必要。

谢阗地在演讲中提到,“三十年前,个人电脑是最有前景的行业应用;二十年前,互联网是个人娱乐还是行业应用,还有很多争议;十年前,没有人想到手机会成为最普遍的工作设备。”十年后的无人机行业应用,正是大疆看好的新型产业。

而到那时候,再回头看中国无人机的行业发展,或许又是另一番感触。


提交
填写资料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