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

汪俊君:一个奔跑者的“领跑”梦

东风官网
1281   0

记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汪俊君

汪俊君:一个奔跑者的“领跑”梦

汪俊君(中)与同事交流发动机技术

(记者 明燕飞 特约记者 高旭 通讯员 顾盛炜/文 记者 吴杨/图)1月20日,在《2020中国汽车风云盛典》直播上,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汪俊君牵头研发的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作为2项核心技术之一荣获“评委会年度特别奖”。领奖时,他激动地说:“我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汽车人的奋斗、积累和沉淀,我们有信心全面掌握核心技术。”

工作10余年间,汪俊君牵头设计开发了两款东风公司自主研发的涡轮增压汽油机,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其中,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采取了从软件底层到控制策略完全自主研发的战略,多项性能行业领先,实现了从行业“跟跑”到行业“领跑”。不仅如此,他还发表多篇核心论文,拥有20余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汽车青年托举人才”,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清华出发,回到武汉

“父亲是开卡车的,每次维修的时候,他就钻到车子底下,我在旁边跳上跳下,给他递扳手、螺栓。看到他换火花塞的时候,我就觉得挺有意思。”汪俊君就此和汽车结了缘。汪俊君勤奋好学,考上了清华大学,凭着对汽车的喜爱,他本科和硕士都选择了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

2009年,汪俊君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获得了诸多工作邀约。“东风公司的工作氛围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汪俊君说,“遇到困难,大家会一起想办法解决,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能够专心搞技术,我喜欢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拼搏而创新的氛围,温馨而纯粹的环境,这些独有的东风文化打动了他。

除此外,汪俊君还强调选择东风的另一个原因,“东风给新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即便年轻,你也有机会独立去做自主研发,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真正体现到产品中。”

同年,东风技术中心返聘了一批东风老发动机专家,汪俊君在他们的引导和熏陶下,对东风的发展历程有了新的认识,并从他们身上习得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技术的敬畏之心。从此,他更加坚定自己对东风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跟跑到领跑

入职没多久,汪俊君接到了第一个解析任务:查找线束错接问题。需要在300根线中找出问题所在,排查起来极其繁琐。面对密密麻麻的线束,汪俊君做了一个矩阵表,把线一一对应,终于找到了接错的那根。他还做了一个专门的Excel表格,“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就知道怎么去查找了。”

2011年,汪俊君竞聘成为东风技术中心动力总成设计室主任,当时正赶上涡轮增压发动机广泛应用。“动力总成是汽车的心脏,核心的东西我们一定要自己干。”汪俊君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带着团队走上了自主研发的路。2014年,东风公司首款增压机型量产。

2016年,汪俊君与清华大学联合完成《高效汽油机常规爆震和超级爆震的抑制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成功解决了增压直喷发动机研发中的超级爆震问题,实现了中国汽车发动机爆震燃烧控制技术水平从国际“跟跑”到“领跑”。

汪俊君把自主研发的担子扛在肩上,2020年,再次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在《2020中国汽车风云盛典》上,汪俊君说:“动力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东风的一小步,但却是自主品牌的一大步。东风技术中心将会乘着自主创新的东风,实现汽车强国的中国梦!”

破解“卡脖子”技术,做到国际领先

多年前,东风一直没有自己的增压发动机。“当时的发动机供应掌握在别人手里,遇到任何突发状况都可能会被断供或者限制供应。”汪俊君说,东风当务之急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动机,破解“卡脖子”技术!2012年,东风技术中心将东风公司“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研发DFMA14T发动机项目交给汪俊君团队。

“当时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一定把发动机搞出来。”面对质疑,汪俊君坚定地说。他们把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打造A系列机型,保证通用化率,生产线最大程度兼容,并对整个开发体系进行了优化,设好节点,明确阶段任务。从接下来的任务开始,汪俊君和团队每天都泡在试验室,多方案选型,不断尝试。东风老一辈的技术专家们也不计得失地返聘回来支援汪俊君。“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的。”汪俊君说。

2014年,DFMA14T发动机临近投产,突然发现了疑似超级爆震的问题。汪俊君知道,一旦确认是这个问题,发动机缸内燃烧的爆发压力会剧增,且无法通过保护策略修正,存在把活塞打坏的致命性风险。“不放过任何小问题,还要对我们的用户负责。”汪俊君第一时间召集团队,奔赴现场做故障再现,庆幸的是,故障原因在这次复现试验中被锁定了,团队对症下药,顺利攻克难题。

东风第一款自主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DFMA14T发动机,搭载东风风神奕炫和东风风神AX7等车型投放市场,销量占比达到东风乘用车公司总销量的60%至80%,累计产量约7万台,新增产值7.62亿元,新增利润6028万元。通过这个项目,东风技术中心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开发体系和流程,为东风后续开发长远产品打下基础,更为东风继续攻关核心技术注入动力。

“相比DFMA14T发动机研发的筚路蓝缕,这些年我们研发团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有了质的提升,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有能力去细细打磨,所以对这款产品,我们定了非常高的目标。”汪俊君说。

在DFMA14T基础上,汪俊君需要对开发流程、设计及仿真能力、试验验证、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体系进行全面提升,才能保证最终产品是领先的。

那段时间,汪俊君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波。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采取了从软件底层到控制策略完全自主研发的策略,表现出来的升功率和热效率等核心指标在全世界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斩获了中汽研“能效之星”与“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等荣誉,并在2020年中国汽车风云盛典上荣获“评委会年度特别奖”。

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征服的

在研发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时,汪俊君提出把最大扭矩做到320Nm。可当时市场上主流竞品基本都是在240-250Nm区间内,提升将近70Nm,这在行业内都是极大的挑战,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更是一座技术高峰。汪俊君带着团队分析数据,拟定策略框架,试验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对团队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拜访供应商,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对行业和市场保持密切关注,反复优化技术指标,步步为营,逐一突破。

和一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不同,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采用了低惯量电控增压器,将更多空气压进气缸参与燃烧,使得1.5L排量下爆发出惊人的320Nm的扭矩,这已经达到许多现役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水平,真正实现了低速高扭,响应更快。

油耗更是客户关注的关键指标,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还需要拥有足够优秀的燃油经济性,也就是要提升热效率。

汪俊君带着大家“扎”进试验室,设计—试验选型—再优化—再试验……数不清的循环往复,他们像钉子一样,几个小时,几天几夜钉在试验室,直到他们找到了最优解。

“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实现的最高热效率达到41.07%,达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平。”汪俊君激动地说。

如何保证马赫动力C15TDR发动机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汪俊君决定再给它加一层保险。“成本再减2500元,技术上我们想办法。”汪俊君给团队下了死任务。团队成员担心任务完不成,汪俊君则引导大家:“不必纠结,往前走,这个目标我认为具有可达成性,我们先不想达成有多难,先想想行动方略,大家需要支持,我们就一同解决,要相信自己。”

年轻的研发工程师们放下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他们从设计方案出发,反复研讨,每个零件以克为单位优化减重,每个方案做多个选型寻求综合性最优,并和采购、供应商联动研讨,敢于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终于实现了成本的挑战目标。

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从DFMA14T到马赫动力C15TDR,从12人到300多人,汪俊君带领下的动力总成研发团队逐渐壮大,开发体系和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完善。汪俊君的团队开始给许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了让各部门处理问题时更加高效,汪俊君牵头给每个部门分了一个客户,让客户有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如果问题有交叉,汪俊君就会牵头解决。

汪俊君的要求高,工作节奏快,为了让团队在压力下真正的“跑起来”,他创造了“肌肉拉练法”。“每个部门都是一块‘肌肉’,团队的产出与团队的体系建设紧密相连,只有当每一个部分都强了,团队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每次布置完工作,他就会注意各个部门协同配合的表现,“哪个部门更吃力,哪个部门就是痛点,我们就要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

每次有新任务,他会先召集大家开一个思想统一会。“先统一思想、目标,再统一行动。”汪俊君说,“团队成员年轻,并且都非常优秀,一定要让大家形成共识,激发内驱力,才能把事情做快做好。”在遇到技术问题时,汪俊君也是引导在先。

工作之余,汪俊君也经常和大家交流,关心大家的生活需求。他还经常把东风老一辈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事迹讲给大家听,“我们现在的工作能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和幸福的事情。”汪俊君说。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如今,汪俊君负责的领域更广,但无论是汽车造型还是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汪俊君依旧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继续保持对更强技术与更高品质的追求,“从0到1,从1到10”的原创性成果,打造东风公司核心竞争力,真正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