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何去何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危”与“机”
快起步说车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纯电动销量14.4万辆,全年累计销量65.2万辆,插电式混动完成销量1.9万辆,全年累计12.5万辆。,从销量来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定局。一方面是市场的“高歌猛进”,一方面未来又面临红利退去的考验,在危与机并存之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由品牌又将何去何从?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保时捷、丰田等越来越多的合资、外资企业步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600848)地区。特斯拉落户中国上海 这一讯息在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作为世界先进的高端电动汽车生产商,在上海落地建厂,将意味着外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强力进攻,自主品牌面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这也会激发自主品牌的创新,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举动,将极大地推动特斯拉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拓,并刺激中国本土新能源企业的优胜劣汰和快速创新,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过去五年,政策的大力支持,令自主品牌尝到了政策的红利,但这种补贴不会永远持续,国家已启动“退坡机制” 。
“自主品牌享受政策的帮助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挑战。”这是很多自主车企高管的隐忧。红利潮退去,就能检验出自主车企这几年在政策的庇护下的真实身体状况。在此前提下却又越来越多自主品牌打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为抢夺最后的补贴红利时间。而当补贴滑坡甚至取消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而过去一直困扰电动车发展的问题也正在解决———自主品牌经过几年的研发,接下来都会推出换代产品,其中制约电动车发展最大的瓶颈“电池密度问题”已不成问题,像上汽已开发出续航600公里的电动车电池,电池问题的解决,加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跟进,当消费者用电动车像汽车一样方便时,新能源成为一种趋势时,那么补贴或许将变得无意义。
现阶段是汽车产业的大变局时段,新能源身处其中受到一直推崇,无论是电动还是氢燃料都被视作动力的未来,在政策和环保的双重保障下,正在起步的新能源汽车拥有着无限的市场和机遇,但是同时自主品牌相较于国外品牌缺乏技术支持,面对外资品牌的入侵也需要不断革新,保证前进的步伐才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