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1/3市场”,欧洲车企又盯上中国电动客车
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调查还没结束,欧洲车企和欧盟汽车游说团体又盯上了中国纯电动客车企业,开始炒作纯电客车竞争中的所谓“中国威胁”。
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5月10日援引数据称,中国车企2023年占据了近三分之一欧洲电动客车市场份额,欧洲车企希望欧盟密切关注该产业甚至采取行动,以实现所谓“公平竞争”。文章渲染称,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
但报道称,欧盟方面暂时无意对中国客车制造商进行所谓的反补贴调查。
欧洲是世界客车发源地,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下,欧盟决定在2035年之前停止销售排放二氧化碳的客车,并在2030年实现减排90%的中期目标,这使得新能源客车行业迎来巨变。尤其是纯电动客车,市场迅速扩大。
英国在电动客车部署方面走在欧洲前列,2023年注册的电动客车有1206辆,其次是德国、挪威和西班牙。增长最快的国家是葡萄牙,该国2022年只注册了52辆电动客车,202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64辆。
国际能源机构(IEA)表示,城市公交车处于电动化的前沿——与长途客车不同,公交车行驶在固定路线上,行驶距离较短,而且很容易充电。
电动公交车行驶时更为安静,也不再伴有柴油气味,已经成为欧洲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德国戴姆勒卡客车(Daimler Truck)公司将公交车市场形容为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产业。
近年来,中国纯电动客车凭借在品质、科技、安全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在欧洲城市公交市场取得了不俗成绩,为欧洲公共交通绿色变革和减排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力量。政客新闻网欧洲版称,在电动客车领域,“中国企业是强大的参与者”。
报道援引荷兰咨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的数据称,2023年,欧洲前12大客车制造商共售出5107辆电动客车,其中近三分之一由中国的宇通客车、比亚迪、比亚迪与英国客车制造商Alexander Dennis的合资企业,以及中通客车制造。
不过,这一数据低于2022年的41%。报道称,由于德国曼恩(MAN)商用车和西班牙CAF子公司波兰索拉里斯(Solaris)公司电动客车产量激增,中企在欧洲电动客车市场的份额2023年有所下降。
报道提到,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近年来不断发力,如比亚迪,该公司在英国、荷兰和匈牙利都设有工厂,在电动客车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今年1月,比亚迪拿下了比利时佛兰德政府经营的公共交通企业De Lijn的一份价值2.34亿欧元(约合18.23亿元人民币)的500辆12米长电动客车的框架协议,第一批价值4300万欧元(约合3.35亿元人民币)的92辆电动客车已经下单。2025年起,比亚迪的匈牙利工厂将向De Lijn交付电动客车。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声称,De Lijn的合同被比亚迪拿下,是比利时客车制造商范胡尔(Van Hool)或荷兰客车制造商VDL等欧洲本土制造商的“严重损失”。
比不过,又炒“补贴论”,荷兰客车制造商VDL攻击比亚迪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量补贴”。VDL发言人声称,为了实现所谓“公平竞争”,欧盟应该采取行动。
今年4月8日,比利时车企范胡尔(Van Hool)正式宣布破产,其原有业务和剩余资产由荷兰客车制造商VDL及南非运输设备制造商GRW共同接管,后者是德国挂车制造商施密茨(Schmits Cargobull)的合作伙伴,施密茨也持有GRW股份。
报道援引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商用车部门负责人托马斯·法比安(Thomas Fabian)的话称:“对产业竞争力的威胁包括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国客车制造商多年来已经在欧盟获得了市场份额。”
法比安称,欧洲政策制定者有责任确保客车制造商能够继续“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报道称,欧洲企业希望欧盟方面密切关注电动客车市场,不过,目前为止,欧盟方面暂时无意对中国客车制造商进行所谓的调查,没有对客车产业派出竞争调查人员。
对此,瑞典车企沃尔沃发言人称:“任何符合欧洲法规的公司都可以进入欧盟市场。我们相信,欧洲竞争监管机构将确保未来的竞争也是公平的。”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遭到中方坚决反对。今年4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会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时称,欧盟不应一手高举绿色转型的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在应对气变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事实上,美欧等发达国家在芯片、电动汽车、农业等领域均存在大量补贴。
在欧洲内部,欧盟的举措也引发了广泛担忧。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5月8日警告欧盟切勿对中国电动汽车动用关税手段,否则不仅将颠覆欧盟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还将伤害进口中国产汽车的德国车企,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源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