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车文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受制变引领助力汽车厂商全球竞争

05/26 08:00
凤凰网汽车
1610   0

凤凰网汽车讯 近年来新能源浪潮不断演进,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秩序性更迭。汽车产业的中心正从昔日辉煌的西方世界,转移到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以往以内燃机技术为汽车产业驱动力的格局,逐渐被新兴的“三电”和“三智”技术替代。从内燃机到新能源,从有人驾驶到地空一体的无人立体交通,人类出行即将迎来一场百年巨变。

在这变革的前夜,5月23日,凤凰网汽车携手政商领袖、行业专家、企业精英齐聚汽车重镇武汉江夏,以“新出行”、“新智慧”、“新动力”为题,举办2024汤逊湖汽车创新大会,为人类未来出行探寻答案,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再迈新台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受制变引领助力汽车厂商全球竞争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令人瞩目的飞跃,这一显著进步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日臻完善且强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的支持。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三电”、“三智”企业嘉宾围绕着三电技术创新突破、智能驾驶技术、国产替代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魏永刚在论坛指出,中国的供应链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和不懈的努力,已经从过去的被动受制于人,转变为如今的行业引领者。他们不仅成为了中国特有的优势力量,更是帮助中国汽车厂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论坛主持:

中汽知识产权(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惠

论坛嘉宾: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公司副总裁CTO 尹玉涛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魏永刚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销售总经理 储玲玲

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匡启和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胡冲

亿咖通科技售前解决方案总经理 洪怡雯

以下为论坛实录:

吕惠: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领域的培育和发展。今天我也会跟在座嘉宾,从三电技术创新突破,智驾的研发应用,智能座舱应用体验进行讨论。也期待我们各位行业领袖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入的见解和独到的观点。首先我请各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洪怡雯:我是来自亿咖通科技的洪怡雯。亿咖通科技是与武汉共同成长的企业,我们很早就扎根于武汉,2017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汽车智能化发展,我们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制造这几块深耕,目前公司成立了7年,我们的智能化成果也已经搭载在全世界超过640万台的车辆上。

匡启和:大家好,我来自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芯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2022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国芯拥有自己CPU微架构研发能力的公司。我们进入到汽车电子芯片方向是在2009年,经过14-15年的发展,已全面布局了汽车车身和网关控制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域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车联网安全芯片、数模混合信号类芯片、主动降噪专用DSP芯片、安全气囊芯片、线控底盘芯片、仪表及小节点控制芯片、辅助驾驶芯片和智能传感芯片等12大类系列化汽车电子芯片。

尹玉涛:我是来自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尹玉涛。航盛成立至今已31年,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软件和工程服务,两个子公司分别做新能源三电产品以及电声产品,一共是六大事业板块。主要服务客户包括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以及国内主流客户像上汽、广汽、一汽等客户。公司在国内五个地市设立有研发中心,分别为深圳、上海、扬州、武汉和成都。综上,航盛是一家有着较长历史的汽车电子供应商,谢谢!

魏永刚:大家好,我是魏永刚,来自于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做激光雷达和感知解决方案的,我们主要是给汽车、机器人等行业提供两个价值,第一个价值是安全,对汽车来讲相当于一个隐形气囊,第二个价值是让汽车更智能,相当于给汽车多了一个智慧的天眼。

我们最早是高校的一个机器人实验室,当时用的激光雷达都是美国进口的,后来国家科技部倡议行业解决35项卡脖子计划,其中激光雷达列在第十项,我们当时就开始研究这个产品。从最开始跟随到现在我们反超,并引领行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今年北京车展上展出全球带全球激光雷达的车型有71款,我们自己一家占37款,占到全球50%以上的份额。

最近我们刚发了财报,Q1整个交货量来讲也占全球50%以上,这是我们一个从被别人卡脖子到为别人解决,一个中国公司在全球来讲能够获得科技领先,还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最后一个,当然我们也体现在市值上,目前全球激光雷达上市的公司总共有8家,我们在1月5日香港上市,现在我们市值也是另外8家之和要更多,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已经体现出来了。

那在国内,前十大车厂有前九大是我们的客户,前六大是我们的股东,包括今天很多领导都是我们的股东,包括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等等,通过第一个科技不断向上打造自己更高性能和更强功能的产品,第二个是科技平权,现在车厂竞争非常激烈,对价格非常敏感,我们目前最新发布的两款新产品,一款新产品是在性能上,在全球是最领先的,但是价格我们比他们低,第二款产品是参数上和全球其他厂商相近,但是我们价格是海外同行的1/10,率先打造到千元以内的价格,这也是对于我们国内汽车行业来讲,我们是他们的特产,是中国的特产,助力中国汽车厂商在全球角逐中获得更加领先的优势,欢迎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多多合作,多多交流。谢谢!

储玲玲:大家好,我是来自瑞浦兰钧销售板块的储玲玲。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最不能缺的板块是电池,我们瑞浦兰钧也就是以电池为板块,我们有几个大的核心。第一个大的核心是做不锈钢,第二个是做镍金属,第三个板块是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池我们也是从源头布局,从印尼、津巴布韦以及其他地方有焦化矿、盐矿、锂矿、红土矿来布局后面的三元锂电以及相关产品。我们瑞浦兰钧有一个核心产品叫做“问顶超充技术”,是我们跟主机厂一起开发的。主要是解决了整车快速补能的需求。满足整车8-10分钟的快速补能需求,结合我们的问顶技术的高体积利用率,低阻抗的优势,实现问顶超充产品的全面落地。

新技术开发有半固态电池技术、超高比能LFP电池、20年超长寿命电池技术、高集成底盘一体化系统架构。我们现在主要结合主机厂,跟主机厂这边要多探讨研发、开发,直到我们成本有一定的优势,再到产品生产落地。

胡冲:我来自博世华域武汉研发中心,博世华域上海是在总部,我们是在深耕转向市场20余年,我们是德国博世和华域汽车的合资公司,从产品类型来讲,从我们传统HPS一直到现在即将要推出最新的线控转向系统,我们是具备全产业链的设计、制造、生产企业,武汉研发中心最主要目的是软件开发、软件制造。

今天很多领导提到了软件定义车,在我们很多产品生产过程中,博世华域产品现在能够实现全冗余,就是从ASLB到ASLD产品硬件产业链我们是齐全的。那么从软件层面来讲,我们和我们的客户主机厂其实也是依托于市场需求开发的软件产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包括吉利也好,包括在座的主机厂客户也好,更多车型可能要做出口,像在网络安全这块,我们博世华域也是走在整个市场前面,我们现在推出的产品都符合欧盟R15、R156的标准规范。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博世华域软件创新中心也和主机厂推出的,大家应该在车展上可以看到的新功能,比方说比亚迪仰望U8原地掉头的功能,包括我们和问界M7的紧急避让功能,以及我们和小鹏汽车开发的智能泊车功能,以及人机共驾的功能,产品和硬件层面我们应该来讲在国内研发能力是居于首位的,目前我们公司市场占有率是在31%左右。

吕惠:首先从芯片和雷达来看,第一个问题想要知道,原来我们经历过芯片的卡脖子技术,现在我们也有了国产化芯片,想要了解一下目前芯片的情况,希望国芯的匡启和总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我们现在企业怎么实现国产化替代,怎么样实现技术快速迭代和产品升级的?

匡启和:前面产业链讲到我们芯片是最上游的,先从整个研发过程来看,我们和主机厂之间怎么解决国产化替代。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前面提到了,我们首先跟主机厂、模组厂进行充分交流,明确客户对芯片的技术、可靠性、质量的要求,并依据这些要求进行芯片设计开发的规划和实施。

第二阶段,芯片实际完成以后,我们会和模组厂、主机厂进行软件、硬件和应用的开发,在这个开发过程当中,我们实际上是三方共同解决模组和应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整个模组开发完进入到量产阶段,量产阶段就变成一个持续跟踪的过程,依据tier1、主机厂反馈的问题,大家共同进行问题分析和持续改善。

这样一个闭环过程,落实到芯片研发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就目前研发某一款产品来讲,通过这样一个闭环,使得这个产品逐步完善稳定;二是三个阶段的迭代过程你可以认为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模组厂、主机厂不断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出来,会发现在原来定义的那些需求中可能还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我们就会在此基础上把新的要求叠加进来并完善,这样又可以推到下一代产品研发中,形成产品和技术的平台化和系列化。

具体来讲,我以MCU为例,国芯从2015年开始推出第一款车身控制MCU CCFC2002BC,到今年下半年要推出的专为智能驾驶和新一代域控系统设计的高集成度域控制器CCFC3012PT。在国芯MCU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款芯片都是在原来的研发过程中不断叠加过来的,这也反映了在十多年过程当中,我们主机厂在不断把新的需求叠加到我们已经研发的产品里面去,我们通过推出新产品满足主机厂需求。

吕惠:感谢匡启和总,我也想听听雷达层面,魏永刚总也介绍了,雷达产品也在不断有很多新的产品出来,我更多想要听听,对于雷达企业,我们是怎么布局新技术的,尤其是在新技术储备上,尤其是到消费端,哪些到2025年就能带来新的消费市场体验?

魏永刚: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细分,但是我们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专利,我们自己平均每个月申请几十件专利,在细分赛道上,我们现在累计有1400多项专利,在全球激光雷达细分行业上,我们是专利数最多的,所以这里面从技术制高点上,我们预研储备了很多技术。

我们在拉斯维加斯展的时候,刚展出一个新的产品,500/1000线的激光雷达。第一个技术上达到了全球最领先。当然在海外也有公司,它在实验室作出了类似的产品,但是它很难车规量产。第二个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价格特别贵,我们做出全球技术最领先的产品,但是价格可以做到它的1/3,容易车规量产,这是我们可以给全球豪华跑车、重型大卡,因为海外有些地方是不限速的,可以跑到几百公里。这是第一个科技的巅峰角度。

第二个我们跟车企打交道他们的痛点是价格,能不能在满足我需求情况下,把价格做到最低,所以我们第二款产品是MX,第一个是M3,MX产品我们已经获得了三个车厂的订单,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量产。MX这个产品介绍到我们全栈芯片自研,把原来进口的4款芯片自研之后集成成一颗芯片,把成本大幅度降低,直接降到千元级,能够助力国内很多15万价位的车型,都能装起激光雷达,让车更加安全,多了“隐形气囊”,也支持未来能够持续更多智能驾驶功能,到L3、L4都能支撑下去。这是我们都能看到的2024年一款,2025年一款,两款产品,当然我们还储备了其他新的激光雷达,这些产品会预计到2026年或者更远的时间推出。这都是接下来的储备,我们的需求都是根据车厂行业需求,不同车型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来讲各家车厂对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MX,迅速放量。这是我们可以跟大家汇报的技术和产品。

吕惠:下面我想围绕电池、电驱、电机展开探讨,问界M7之前出现了起火事件,电池安全是消费端非常重视的事情,我也希望电池企业也好、电驱企业也好,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信息,什么样的配套措施可以提升安全性?

储玲玲:这两年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热失控,热失控跟前几年相比我们系统的标准化和热失控领域的材料做了很多提升,目前市场应用有很多出现这种问题的倒不是电池的本身,可能是遇到其他碰撞,下雨的时候以及其他充电规范没有按照整车标准外来因素导致可能会热失控,当然这些东西也是我们后期做整个电池系统需要规避掉的,这两年对热失控目标是做到L0的标准,各主机厂对整包安全性要求,一直都是在往上提升。真正在电池包做验证测控情况下,可以做到一个小时只会冒烟不热失控,除非有一些碰撞。

吕惠:说明安全性还是可以有保障的。

储玲玲:主机厂来说是可以有保障的。

吕惠:我想了解一下,在整个智能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里面我们了解到有电池、电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这些系统都要实现互联互通,大家都是怎么样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兼容互通的问题?

洪怡雯:我介绍一下亿咖通科技在智能座舱这块的成果,我们去年在领克08上发布的,包括前不久刚刚发布的领克07上,都使用了我们亿咖通·安托拉1000 Pro的计算平台产品,这个产品搭载的是芯擎科技研发的“龍鹰一号”,它是中国第一个车规级7nm SoC,我们用两颗“龍鹰一号”来打造了安托拉1000 Pro,去年发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成为一个爆款,这样一个爆款,去年发布之初在座舱上有很强的发力,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但是汽车智能化不仅仅是座舱,车里面也有很多功能需要共享这个能力。今年我们也充分挖掘龍鹰一号的算力,我们把智能驾驶、泊车都集成到域控里面,避免了车内通信问题导致的不顺畅或者信号丢失,我们在一个盒子里面做,让响应速度和安全性都有很好的保证。另外,亿咖通科技本身有智驾这块的产品,我们有亿咖通·天穹®Pro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集成两颗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做的一个智驾产品,同样在领克08、领克07上实现了量产,我们在上个月为08做了一个高速NOA的推送,媒体的反映非常不错,这样一个产品也是极大的助力了主机厂智能化的发展。我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产品在车里面是两大控制器,我们通过整车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我刚才说的舱行泊一体的汽车大脑安托拉系列产品,整个可以做到比传统的架构里面更好的时效性、更好的安全性。

匡启和:刚才我没有介绍我们在智能座舱这块有哪些发展,我们去年在领克08上发布包括今年领克07上我们都有使用安托拉1000 Pro的产品,这个产品搭载的是国芯芯擎S1000的芯片,芯擎也是中国国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7纳米芯片,我们用的是两颗芯擎S1000的芯片来做了一个安托拉1000 Pro产品,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发布之后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成为一个爆款,这样一个爆款去年发布的时候在座舱上有很强的发力,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但是座舱不仅仅是座舱,车里面也有很多软件共享这个网络。今年我们也充分挖掘这个S1000芯片的算力,我们把智能驾驶、泊车都放到这个域控盒子里面,它避免了在车里面通信造成的问题导致通信不顺畅导致信号的丢失,我们在一个盒子里面做响应速度和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另外亿咖通有智驾这块的产品,我们用了天穹就是黑芝麻1000的芯片,做的一个智驾的产品,在领克08上实现了量产,我们也是在上个月做了一个推送,这个推送媒体的反映非常不错,这样一个产品也是极大的助力了主机厂智能化的发展。我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产品在车里面是两大控制器,我们通过整车网络通过数据传输,包括我刚才说的在安托拉1000里面的产品,整个可以做到比传统的架构里面更好的时效性、更好的安全性。

尹玉涛:整车零件互联互通的问题,其实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非常核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同整车厂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方面有非常多的合作或者说共同的研发,在产品方面我们在北京车展上也发布了一款平台,我们叫墨子平台,墨子平台采用了高通最新的舱驾一体芯片,在同一颗芯片里面集成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具有非常高的算力,它可以集成高水平的智能座舱以及L2+智能驾驶功能,包含了高速NOA功能在里面,因为它是单芯片集成,所以它的集成度非常高,它的成本也会非常低,它相对两颗控制器,比如一颗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加一颗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成本可以带来30%以上的节省。产品配置化程度非常高,它可以通过软件的配置和硬件不同的搭配实现不同的平台,我们这个墨子平台可以实现不同软硬件配置之后实现不同的产品,它既可以是一颗独立的智能座舱的产品,也可以是一颗独立的智能驾驶产品,它也可以是舱驾一体在一颗芯片里面的产品,同时加上智能网联系统,它是三域的中央计算平台,如果再加上智控平台,就是一个多域的中央计算平台。航盛是市场上极少数可以同时做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车控等产品的,同一家公司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是市场上极少数的,所以我们具备做中央计算平台就是墨子平台的开发能力。同时这个产品开发有延续性,采用了我们整车厂要求的SOA的架构以及我们基础软件优势,我们软件复用度可以达到80%,对我的开发速度来说,对我的开发成本以及对我的产品质量来说,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这块是我们在整车产品互通互联工作上,我们做的一些具体事情。

吕惠:咱们涉及到互联互通更多一些,这个见解更为独到。胡总可以从线控的角度看一看跟智能座舱的结合。

胡冲:应该来讲,我们前面的嘉宾,我看下来,我们是合作关系,从产业链来讲。博世华域2025年相当于中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首发的线控产品即将面世,这款产品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当然我们线控产品将来支持域控的集成,这也是随着整车电子电器架构越来越集中化的趋势,我们线控这款产品它有个特点,我们常规从方向盘到我们整车执行的横向控制它是有机械连接的,我们线控已经断开的线控连接,它实现了很多受制于我们机械结构引起来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打个比方,在整车型式过程中,我们有方向盘静默的功能,不管我行驶在什么路面上,它的手感反馈和路感的反馈可以做到调整,我可以没有我可以百分之百。另外一块我们线控的产品,特别是我们转向系统里面可变传动比,受制于机械以前是无法调节的,在我们现有产品或者我们消费者更感兴趣我们整车功能可配置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无级的调配,我们转向的传动比可以达到一般跑车和性能车的高转向比,也可以到舒适型的过渡。最后一个,在我们相当于人车+的模式下,我们转向产品还有游戏功能,也就是说我的整车横向控制下面可以解耦,可以带来整车娱乐上的体验。从产品,刚才主持人提到过,产品安全性来讲,转向系统和电池也好乃至芯片也好,其实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整车安全件,在功能安全上,我们相当于上下转向都实现了硬件和功能安全的全冗余,当我们产品单点失效的时候会迅速地切换到另一路然后再执行人的驾驶动作,防止在出现整车控制问题的时候,还能接管车辆继续地行驶,这是我简单分享一下线控产品的发展。在我们后面产品应用中,2025年我们也有正式量产项目推向市场。

吕惠:时间关系,各位嘉宾都意犹未尽,可以看到各家企业在技术创新这块做得都非常好,接下来也期待跟各位行业同仁一起共同探讨我们的技术创新包括我们新产品的迭代,感谢,这个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