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关注

油贱伤“新”?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为何需要新能源?

2018/12/04 14:58
网络
2510   0

央视的财经评论员说,油价过低,会伤害到新能源创新。

刚刚经历了油价高企周期,广大吃瓜群众好不容易在上周迎来一次油价回落,稍稍缓过一点劲来,这就有“专家”跟人民群众的钱包过不去,公然唱反调?婶可忍,叔不可忍!网友们自然对“专家”的论调展开了口诛笔伐。

“油价过低,会伤害到能源创新。长期享受这种低油价,可能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追求,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担心对新能源研发,对于新能源需求会不利。如果人们觉得既然油价便宜,那就继续用石油好了,何必去想别的办法,所以油价过低,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新能源开发产生阻碍,因此我们一定要放长发展的眼光。”

仔细想想,专家的这番话,其实并没有逻辑上的大问题。当油价低廉的时候,新能源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减弱,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自然不振,进而影响车企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利润和热情。

然而,既然油价低廉,我们为什么一定需要新能源汽车呢?作为一项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成熟技术,内燃机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化石燃料作为驱动力的汽车,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首选。

我们80后小时候,天天听报纸杂志上说地球上的石油最快到21世纪初就要耗尽,但直到2018年的今天,全球的石油储量反倒不减反增,尤其是美国页岩气技术成熟之后,带来了一场能源领域的革命。如今,石油似乎并不像以往预料的那样紧张,为什么我们要着急淘汰掉内燃机汽车呢?

所以,当大多数吃瓜群众对专家的言论不屑一顾,为了宣泄情绪只顾大加批判的时候,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重要问题——我们为何需要新能源汽车?

且不去从什么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之类的宏大视角看待问题,葫芦侠只想说,那是因为新能源本身就代表着未来。

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特征就在于“电”——无论是氢燃料电池、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所谓的新能源,都跟“电”有关。之所以把这些与电相关的技术叫做新能源,除了说明它是一种新生的事故外,很多时候是代表了“先进”的意思。

内燃机在效率上比蒸汽机高,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石油对比木柴或者煤炭就是新能源。对于汽车,其实电动汽车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但受限于较低的能量密度,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直到锂电池等储能技术的应用,电机和控制系统成熟了,电动汽车才重新被推向了前台。

所以,也并非使用“电”就叫新能源,而是人类正在寻找更先进的储藏“电”的方式——并不是新瓶子装了旧酒,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技术革命。

事实上,能量密度问题仍然困扰着人类。这就是为什么纯电动车仍然让我们存在“电量焦虑”,在现阶段依然与内燃机汽车相比存在短板的原因——如果我们缺乏动力去研究更优秀的电池,来解决这一问题,电动汽车永远难以真正取代内燃机。而与此同时,我们手机的续航问题也永远得不到解决,甚至于人类想走向宇宙,也必须解决能量密度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动汽车、或者说“新能源”,不仅仅与汽车工业的未来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如果说只是因为舍不得内燃机这个100多岁的宝贝的话,那就更是因噎废食了。本茨和戴姆勒发明内燃机汽车的时候,马车已经是成熟了数千年的技术了。相比较给堆草料就能跑上一天的马车,汽车这种还需要储存腥臭、肮脏的汽油,时不时还要因为故障抛锚的家伙,几乎并没有什么先进之处——与豪华的四轮马车相比,卡尔·本茨的“三蹦子”无论从舒适度还是“推背感”来看,都没有任何优越之处。

无论石油究竟什么时候被耗尽、无论温室效应究竟会不会真正改变地球,“新能源”都是我们必须下重注,而且必须突破的技术。

当然,专家的说法未免有些杞人忧天。新能源究竟能否取得技术突破,最终让汽车行业焕然一新,压根就不是油价能够决定的。即使汽油跟水一样便宜,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类对能量密度的研究。毕竟,能量密度是关系全人类未来,并不只影响汽车一个行业。

如果明天就有科学家能够发明出能让汽车充电一小时、行驶半个月的新技术,新能源汽车将迅速取代内燃机汽车——就像iPhone出现后,智能手机迅速取代了功能机一样。但这样的技术,大概率不会是某个汽车厂商的功劳,而它什么时候能被发明出来,也尚未可知。

现在石油便宜,就让大家享受于低廉的出行成本吧;至于电池技术,还是等科学家慢慢研究去吧。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