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观点」硝烟四起电动汽车电池产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集微网报道,除了最受关注的半导体芯片之外,电动汽车电池同样被美国“盯上”了。
2月底,美国总统拜登的行政命令启动了一项为期100天的对四种关键产品供应链的审查: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用大容量电池、稀土矿物和药品,以摆脱对海外供应商特别是中国供应商的依赖。
美国为何盯上电动汽车电池?事实上,随着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崛起,后者早已成为美国忌惮中国的重要技术之一。
战事已起
当前,全球正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电动化带来了汽车产业链的全新变革,也使动力电池替代内燃机成为汽车的“心脏”。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决定着整车的续航及安全,占据整车成本的 35~40%,是潜在市场达数千亿元的新兴产业。对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与供应链的争夺,将成为大国制造业竞争的另一制高点,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格局。
在当今的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全球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最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TOP10企业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远景AESC、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合计市场份额达41.1%;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I三家韩系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31.7%;松下全球市场份额20.2%。
图源: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韩国的三星SDI、LG新能源、SKI以及日本的松下,处于全球电池行业的第一梯队。
另一方面,欧美企业无缘前十榜单,并且还依赖大量进口。据咨询公司Berylls的信息,德国汽车制造商主要从中国进口电池,中国企业占据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日本占四分之一,美国不到五分之一,欧洲则份额较小。
另据日经亚洲评论的数据,在欧洲,纯电动汽车电池约5成依赖从中国进口,而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认为战略性零部件依赖中国存在风险的看法加强。
欧美政府注意到了发展电池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除了美国方面有所动作之外,今年1月,欧盟批准了来自12个成员国的29亿欧元补贴,用于支持发展电池产业,从而摆脱对亚洲进口的依赖。
伯恩斯坦咨询公司的分析师纽曼认为,现在欧洲公司也想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建立自己的电池生产线,原则上来说这个想法很好。他同时指出,欧洲只有专注于新的电池技术,而不是生产已经开发的产品,才有挑战亚洲公司的机会。
蓝海市场
在各国激烈竞逐的背后,是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蓝海市场。
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零排放等突出特点。多国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完善电动汽车产业链,加速推广电动汽车,促进低碳环保出行。
根据各国政策规划,中国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达到25%,欧洲各国则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例如挪威要求到2025年实现燃油车禁售,丹麦、荷兰、爱尔兰要求到2030年实现燃油车禁售,法国、西班牙、英国、葡萄牙要求到2040年实现燃油车禁售。英国还要求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50%-70%。
普华永道旗下咨询机构思略特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三大汽车市场欧盟、美国和中国新电动汽车注册数量将超过174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份额接近27%。可以看到,在降低能耗、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许多国家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视为拉动经济持续复苏的新增长点。
在此推动下,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大爆发。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 1月公布的数据,动力电池2020年总出货量达213GWh,同比增长34%。其中电动车板块出货192.9GWh,占比达90.6%,同比增长30%;储能板块出货量达20GWh,同比增长81.8%。
SNE Research表示,2025年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装机量将达到1163GWh,2030年则为2963GWh。而出货量这一数据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1400GWh和3500GWh。
因此,根据目前各企业的发展情况,SNE Research认为,全球电池装机量(电动车板块+储能板块)将在2023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电池出货方面(电动车+储能板块),短缺情况则会提前一年,2022年便会开始出现,动力电池供应商需要更多扩充有效产能。
新的排位赛?
在这一片新兴蓝海中,各国企业加剧竞争,全球动力电池装机TOP10企业排位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化?欧美企业能否会乘势崛起,打破中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切都将存在着变数。
在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中日韩三方均有优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的报告:日本技术实力雄厚,产业自动化程度好,产品质量高;韩国技术水平略低于日本,但凭借其特有的大财团优势,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中国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锂动力电池生产国,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有七家在中国。
报告同时指出,与中日韩三国相比,欧美虽然还没有动力电池巨头企业,但汽车工业和化工工业发达,创新研发能力强,尤其是近些年汽车企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将对欧美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
欧盟也已昭示要发展电动汽车电池的雄心。欧盟委员会副主席Maros Sefcovic曾于2020年11月表示,到2025年时,欧盟将可以生产足够的电池,而无需再依赖进口电池芯。目前,中国的锂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但是欧洲的产能将快速提升。
根据电池出货量及各家有效产能情况计算,2020年宁德时代与松下的产能利用率较高。而在2021年,包括宁德时代、三星SDI、松下在内的多家主要电池公司生产效率将会有进一步提高。LG新能源与SKI由于有新扩展产线,存在一定时间的爬坡期,因此效率相比上述3家偏低。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如同依靠中国实现盈利的特斯拉一样,中国市场也将是日韩电池企业的重要一环。早于去年第一季度,松下和LG新能源依靠向国产特斯拉供应电池,挤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梯队。未来随着在中国产能的不断扩张,以及与更多的中国车企达成合作,日韩电池同样有可能改写动力电池的格局。
结语:新能源汽车已然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它发展的关键就是电池技术,谁掌握了汽车电池技术,谁就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占据了主动优势。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继续向寡头方向发展,还是会有新的“黑马”诞生?这一切都将是变数,但同时也意味着无限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