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养车

电动汽车补能前景广阔充电桩企业抢夺市场“蛋糕”

2022/03/30 09:00
搜狐网
1841   0

在“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行业浪潮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充电桩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电动汽车补能前景广阔充电桩企业抢夺市场“蛋糕”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86.4万台,同比增加62.9%。其中,今年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7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120.8%,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同比上升282.1%。

记者注意到,在行业发展向好和政策利好驱动下,入局充电桩业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万帮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星充电”)、江苏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快充”)等企业知名度较高。

不过,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还存在排队时间长、充电桩布局不合理、油车占位电动桩等问题,入局充电桩业务的企业也还面临着盈利难的局面。对于“一桩难求”的原因,真锂研究创始人兼总裁墨柯告诉记者,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很快,由2020年的130万辆快速发展到350万辆,这就导致充电基础设施紧张,也是造成“一桩难求”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充电桩分布不太合理,用户集中的地方充电桩少等。”

市场前景广阔

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21.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49.6万台、交流充电桩71.7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89台。从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3.1万台。

不过,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车桩比”距离“1∶1”尚有较大差距。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车桩比为3∶1。这也意味着,国内充电桩市场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预计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1221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将达506万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增加至322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将增加至1466万台。”东莞证券研报指出,“2021—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4%。我们估算,2022—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达1241亿元、1347亿元、1482亿元、2045亿元。”

在市场前景广阔的大背景下,充电桩企业也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4家,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和南方电网分别以27.0万台、26.4万台、19.6万台、15.6万台和4.1万台的运营量位居前五位。而上述14家运营商运营充电桩数量占总量的92.2%,剩余运营商占总量的7.8%。

在充电桩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关运营企业也频频获得资本青睐。2021年5月,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55亿元,并成为亚洲数字能源领域头部“独角兽”。

2021年11月,云快充宣布完成由OPPO投资的B3轮融资。而在此轮融资之前,云快充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蔚来资本、财信基金和宁德时代等。

值得一提的是,充电桩企业也正在积极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日前,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300001.SZ)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特来电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对此,墨柯表示:“充电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是一个很花钱的事,尤其是目前行业处在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必须要有资本助力才行。充电桩企业不断融资直到最后上市,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方式。”

多重难题待解

“部分存量小区固定车位建桩改造难;城市公共充电场站冷热不均;充电平台数量多且启停及多渠道支付尚未全面覆盖;部分充电桩运维不及时,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难;市场上慢充桩和快充桩不能通用等问题。”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如是表示。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部分电动车用户面临充电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车桩比”还没达到理论上的“1∶1”状态;另一方面,充电桩布局不均匀,现在充电桩大多布局在一二线城市,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充电桩数量还很少。

在充电桩运维方面,记者走访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的特来电充电站发现,大部分充电桩存在被燃油车占用问题。对于充电桩被燃油车占用、是否会开发具有扫描开锁功能的地锁问题,特锐德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公司目前也在积极解决燃油车占位的情况,根据场站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如设立专属场地车位、道闸、地锁以及人工值守等。”

除在运维方面存在难题外,困扰充电桩企业的还有盈利难问题。以特锐德旗下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的控股子公司特来电为例,公司在充电桩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特锐德公布的数据,特来电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19.25亿元和31.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和-1.35亿元。

“城区内用户集中的地方通常用地紧张,导致建桩成本比较高。与此同时,在充电桩使用环节,较高的停车费也让消费者不愿意多使用。还有一些因素,比如充电设施的共享化和平台化等问题,也影响到充电桩企业的盈利。”墨柯说道。

“充电桩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转型,在早期运营商建桩时会有政府的高额补贴,即便是在建成后没有车充电,运营商通过拿补贴也能赚到钱,但随着补贴逐年退坡,运营商已很难再通过补贴获利。”张翔则告诉记者,充电桩企业面临盈利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充电桩的利用率低。

不过,对于充电桩运营等相关问题,记者致电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其表示“目前公司处于静默期,暂不方便接受采访”。此外,截至发稿时,星星充电方面也未作出回复。

政策助力突围

事实上,充电桩行业面临的难题也已引起业内人士高度重视。

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的难题,尹同跃建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助力电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工信部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储放绿色电力转换、交易和调度机制,同时探索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促进基建投资的政策有望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的投资建设属于“新基建”系列,有望成为2022年基建促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

实际上,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截至2021年底,该市共建有公共及专用充电站605座、充电桩6388个、私人自用充电桩22801个、换电站11座,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充换电网络。

而江苏省无锡市工信局日前印发的《无锡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也提出,2022年无锡市充电桩建设目标是新增私人充电桩不少于1.8万个,新增公共充电桩不少于2050个,新增专用充电桩不少于300个,计划新增换电站15个,从政策层面为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充电续航”。

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则提出,进一步推动本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要形成适度超前的城市充电网络,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此外,安徽省合肥市也在抓紧布局建设充电桩,并为此成立了合肥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合肥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和运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合肥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5.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36万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前景广阔,但是要解决的痛点问题也还有很多,需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和社会资本等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解决如何在用地紧张的城区降低建桩成本,如何缩短充电时间等问题。”墨柯表示。

此文来自于充电桩视界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