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售价低于预期,ID.6仍将成为大众电动车的“滑铁卢”
记得今年3月份,大众MEB平台在中国的首款车型——ID.4上市时,不到20万的起售价和同级国产紧凑级纯电SUV的售价相当,确实能很多人大吃一惊。
即便如此,ID.4上市至今,依旧没能一炮而红。相反,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积累的品牌光环,在电动车市场显得愈加暗淡。如今,大众ID.6的售价也比预期低不少,也和很多国产新能源汽车差一大截。笔者大胆预测,大众ID.6将大概率再步ID.4的“后尘”,未来的销量将遭受巨大考验。
面对汹涌的电气化浪潮,大众试图和燃油车时代一样,开发MEB平台,进而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新车型,实现OEM的成本下降,进而在电动车市场开启新一轮的全球大反攻。
从ID.4的销量来看,大众汽车的算盘显然是打错了。因为,电动车市场的底层逻辑早已发生变化。
首先,大众花大力气宣传的MEB电动平台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明显感知。ID系列的造型显然没有击中消费者,坐进车内也没有太大新鲜感,关注它的消费者更偏向传统油车用户。
其次,大众竭力想通过全新的E3电子电气架构塑造ID系列的智能化形象,但ID.4是否可以整车OTA远程升级都模棱两可,OTA升级也不在配置表里。
大众强调的智能性并没有让用户充分感受,毕竟强调屏幕多少已经不再有吸引力。虽然大众宣称其有智慧车联4.0系统,拥有智慧语音、智能导航、智联控车、智趣出行,但这完全只是提出了概念,没有实际描述。
第三,从续航来看,大众ID.4最长550km的续航,与蔚来、小鹏、特斯拉有差距。
第四,大众电动车不再把竞品锁定丰田,而瞄准特斯拉、蔚来、小鹏,但实际情况是大众电动车与大众汽油车、一汽大众电动车与上汽大众电动车在内卷中,还让用户对鼓刹特别介意。
最后,从用户互动来看,ID.4的论坛里用户互动稀少,由少数几个头部KOL带动,而头部KOL对ID.4的态度普遍偏负面。更有甚者,终端无法试驾体验,销售人员对产品功能也不太了解。
显然,作为大众面向电动化时代的重要作品,ID.4肯定是不合格的。和同等价位的电动车来比,ID.4没有什么明显优势。其核心在于,大众仍然没有从燃油车的逻辑转换到电动车上来。虽然有远大的电气化愿景,但ID系列产品的智能化和电气化表现平平,实在是激不起大家的兴趣。接下来,大众要想想,ID.4到底是降价还是增配才行了。
再来看ID.6,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它就是一台大号的ID.4 X,而不是一辆令人向往的新车。
经过多年的浸润,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印象已经有了大概的模样。在他们眼中,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动汽车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说是这样的......
而大众ID.6 X则是这样的,前脸甚至有点“蠢蠢”的感觉,你不觉得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买大众ID.6 X?其实不是说ID.6 X的造型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它和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有差距。
大众利用其在全球燃油车时代建立起来的平台化优势,快速开发出MEB平台。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缩短单车开发成本,缩短单车开发时间,提高质量稳定性,但也会使产品“千篇一律”。
大众ID.6 X的智能体验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这点也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作为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缺乏强大的车载互联系统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后续问题。
在续航方面,其NEDC综合续航里程最大仅588km。这和众多国产以及新势力电动车型相比,丝毫没有竞争力。这样的产品,消费者真的愿意买单吗?
唯一值得一说的便是它4876mm的车长、2965mm的轴距,提供六座、七座两种布局方式可选。这样的“大块头”能使乘坐空间有所保障,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的动力输出平顺,响应速度更快。但是,ID.6 X的操控和行驶感受更接近传统燃油车的状态。真不知道上汽大众是怎么想的,算是脑子有X吧!
总之,上汽大众ID.6 X各方面相对均衡但又不是顶级,给不了特斯拉、蔚来那样的惊艳感,给不了新势力那样的愉悦感,只能吸引部分相对保守的消费者,而目前电动车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属于尝鲜者。这将是大众电气化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
大众并没有在ID系列电动车上脱离原有燃油车的逻辑,也没能很好地直接面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以至于投入重金,下大力气开发的MEB平台及其系列产品,消费者并不认可。
大众要想在电动车的赛道上追上中国品牌和新势力们,要补的不只是产品设计,而是以何种逻辑做电动车,如何倾听用户的心声,进而开发出令人一见倾心的产品,打造令人愉悦的用户社群。
这是大众的必修课,不是选修课。否则,ID系列,包括但不限于ID.4、ID.6,都将成为大众电动车在华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