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这个月卖疯了,传统车企转型太慢了
2021年的中国车市,注定是新能源车的主场。
国产Model Y上市,大众在国内的首款MEB平台车型ID.4分别由南北大众正式投产,五菱MINI EV销量屡创新高,苹果、小米等手机巨头宣布入局造车,比亚迪纯电产品全系搭载刀片电池。
新能源领域的火热反映到终端销量上,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0.2万辆,环比2月增长101.1%,同比增长261.3%,呈现出双增长的发展态势。大量新品的拉动,补贴滑坡的影响好于预期,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达到200万辆。
具体到车企销量排名,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比亚迪,销量分别为41491辆、35478辆、23906辆。而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也很优秀。
新势力涨“疯”
特斯拉3月份在中国共售出35478辆汽车,再次刷新了在中国单月销量的最高纪录。其中,Model Y在短短3个月内就迅速完成产能爬坡,单月销量首次破万辆。而Model 3销量达到25327辆,创造了其在中国市场最好的月销成绩。
做工差、异响、事故不断、故障率高,这些在特斯拉车主眼里是不存在的。奥迪a4l、奔驰c级、宝马3系等竞品早已被Model 3踩在脚下,Model Y更是中型纯电SUV市场的佼佼者。这说明,只要产品足够强大,竞争力足够出色,还是逃离不了“真香定律”。
蔚来3月交付7257台,创历史新高。前不久还传出蔚来因为芯片短缺导致工厂停工数日。但在4月7月,蔚来迎来了自己的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加上3月份蔚来新增了5座换电站,9座超充站,补能网络进一步得到扩充,整体发展有序且稳定地进行着。
小鹏汽车在3月交付5102台,同比增长384%。理想汽车在3月交付4900辆车,同比增长238.6%。理想汽车目前只有一款车型,小鹏汽车则拥有两款车型,整体销量成绩却相差无几,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鹏汽车的销量成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相比于头部队伍“蔚小理”,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则处于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3月销量分别为3246辆、997辆。虽然数据上比较一般,但累计交付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状态。随着旗下新品的上市带动,它们的销量还将会处于不断追赶的态势。
合资新能源车还得加把劲
与造车新势力的飞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合资车企新能源车的表现则较为一般。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1.3%。
以2021年动作最大的大众集团为例,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建造的工厂——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去年10月正式投产。一汽-大众ID.4 CROZZ在今年1月份开启了预售,但其销量数据迟迟未能公布,实际表现大概率是未达预期。
如今,ID.4 CROZZ和ID.4 X先后于3月份正式上市,4月份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对于大众集团的电动化之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豪华品牌方面,虽然燃油车的销量不断走高,但相比之下,它们的新能源产品表现似乎有些暗淡。宝马iX3 3月单月销量超过1000辆,奔驰EQC 2月份销量只有520辆,与蔚来ES6等竞品车型相比仍有着不少的距离。
国产奥迪e-tron才刚刚上市,丰田、本田混动车型销量良好,但纯电动车产品表现平平。总的来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并不能让人满意,更多的“油改电”产品缺乏诚意,而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产品,竞争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自主品牌未来可期
除了造车新势力之外,传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也不断走高,普遍迎来高速增长。
其中A00级新能源车批发销量6.7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40%,由上汽通用五菱继续领跑。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达39745辆,占据着该细分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尤其是宏光MINI EV马卡龙上市后,预售24小时订单破10000个。
总体来看,宏光MINI EV的现象级产品优势依然是无可替代。带旺了微型电动车市场,欧拉R1、奔奔EV等微型电动车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比亚迪3月新能源车型销量23386辆,同比增长32.8%。具体到车型上,比亚迪汉3月销量10323辆,环比增长105%,顺利接过了产品向上的大旗,填补了中国品牌在中大型C级轿车市场的空白。
随着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推出,以及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2021款 e2四款全面切换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车上市,比亚迪销量必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广汽埃安新能源3月销量为0.7万辆,同比增长103.35%,已经是广汽集团销量增速最快的细分版块。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广汽乘用车作为传统车企,其转型新能源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值得其他品牌学习并借鉴。
钟述
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虽然在不断走高,但车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看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由造车新势力和部分自主品牌所主导,主流合资品牌的渗透率比较低。因此,也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状,中端新能源车存在较大市场空白。尚未入局的日系品牌,处于转型中的长安、吉利等自主汽车集团,它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还是挺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