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动态推广

工信部启动新能源车辆安全大排查,车企准备好了吗?

2018/10/16 15:07
中国汽车报
2846   0

还记得2017年5月1日,在北京蟹岛发生的那场火灾,16辆私家车和89辆安凯电动客车被烧毁。当时有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场大火非常有可能是柳絮引起的。电池安全性技术越来越成熟,在这个温度下自燃的可能性并不大。”

万万没有想到,2018年就成了新能源汽车起火问题的集中爆发的一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近40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光是8、9两个月,就发生了12起,几乎本土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未能幸免,此外也包括兴起不久的造车新势力。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 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这是基于9月4日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排查的范围扩大至乘用车及载货汽车,建议“检查至少包括动力电池的外观检查、软件诊断、气密性检测、开箱检查及换件和容量测试等内容”,同时要求“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货车发生起火、燃烧等安全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企业应在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6小时内)主动上报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两份通知再次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今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随着补贴技术门槛的提高,安全事故频发。这说明,安全性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短板,对此全行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综合性问题,是全生命周期的问题,也是管理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

这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首先,补贴政策一年进行一次调整,与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是很匹配,企业跟着补贴走,盲目追求高比能量,导致了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第二,电动电池测试验证的手段不完善,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部分企业甚至就没有电池安全测试的能力;第三,车辆在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降低;第四,充电过程中数据通讯不规范,BMS的厂商和充电机的厂商没有严格的执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那么该由谁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呢?

首先是企业。董扬建议,企业应成为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第一责任人。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充电运营企业都要更加重视电动汽车安全性,把安全性放在比能量密度、续驶里程、充电方便等更重要的位置。“各企业要加强合作,加强数据连通,形成合作分析事故原因、提高安全性的机制。”董扬说。

其次是政府部门。欧阳明高提出了四点考虑:首先,原有的产业化目标(2020年单体达到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2000次)偏高,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强行推行;其次,对于财政部来说,补贴政策应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不宜更改过频;第三,尽快推出电动汽车安全年检规范,并增加电动汽车黑匣子以及消防安全接口;第四,安全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动力电池国家科技研发要以安全为核心,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全力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并不比传统能源汽车更危险,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时间与实践。”董扬强调,“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工信部已经行动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把好产业发展的安全关,采取的措施有三项:第一,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上述两份《通知》即为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政府部门已经有所作为,那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汽车企业们,又是否已经行动起来了呢?11月15日是填写《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排查统计表》并送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的最后一天,距离这一天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们准备好了吗?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