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车文章

蓝思科技空降上海临港新能源车业务再加速

2021/12/29 09:00
红网
2056   0

红网时刻12月28日讯(实习生 刘文洁)近日,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业务再下一城,签约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此次签约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组件与电子信息综合研发生产基地,为后期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创新提供核心动力。

目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已经聚集特斯拉、上汽、宁德时代等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上百家,这也为蓝思科技更好的服务客户,充分、快速掌握客户需求变化提供了便利和契机。

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线布局完善,增长动力强

车载玻璃、车身玻璃双轮驱动。蓝思科技早在2015就已经切入新能源汽车业务,经过几年的沉淀以及工艺改良,产品品质与良率趋于稳定获得客户一致认可。产品布局趋于完善,覆盖车载玻璃、车身玻璃两大类。车载玻璃又包含中控屏、仪表盘、HUD台显示、流媒体中央后视镜、B柱等智能驾驶舱核心功能结构件,车身玻璃囊括前、后挡风玻璃,侧窗、天幕等。由此看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战略思路异常清晰,成为视窗功能与防护结构件系统方案提供商,为客户降低供应链管理难度,从而也提升自身产品单车价值量,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核心驱动力。

公司汽车超薄玻璃加工工艺全球领先。由于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刚性需求,车身轻量化发展成主流趋势,汽车玻璃超薄化加速渗透。新能源车超薄车身玻璃的工艺路径强调后道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后道加工工艺蓝思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深耕多年优势明显。

传统汽车玻璃采用物理钢化,物理钢化由于工艺路径原因,玻璃厚度很难做到2.0mm以下。

蓝思科技采用另一种技术工艺路径化学钢化,化学钢化不仅能让玻璃厚度做到2.0mm以下,并且在性能上不输给传统物理钢化玻璃。另外化学钢化玻璃在受到严重外力冲击破碎时呈现粉末状,这是因为中间添加化学胶剂,因此不像传统玻璃破碎后棱角分明容易被划伤。超薄车身玻璃未来有望部分替代传统物理钢化玻璃。

产线自供率高,成本优势突出。蓝思科技通过投资与自建先后设立蓝思智能与蓝思系统集成,补强自己产线“智能制造”水平。

硬件上蓝思科技各条产线目前大部分采用自研的通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工艺处理设备。相对于外采设备成本节省大约30%-50%左右。

软件端部分产线同样采用蓝思系统自研工控软件以及监测分析软件。蓝思系统基于对生产流程深度理解帮助整条产线设计之初就降低人力成本,对整条产线完整监测与分析促进节约物料使用以及提升产品良率。

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上,成本优势明显,盈利能力良好,对其未来利润贡献形成有效支撑。

新能源汽车景气度高,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99万辆,同比增长166.8%。其中11月份单月销量就高达45万辆,同比增长121.1%,处于超高速增长状态。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50%,按照目前我国每年乘用车销售2500万辆左右计算渗透率大约12%左右,离行业天花板非常遥远,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

蓝思科技空降上海临港新能源车业务再加速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始阶段由于技术工艺局限叠加市场认知较低,销量重要驱动力来自于政府补贴政策与一线城市牌照便利。经过几年发展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工艺取得长足进步,在供给侧众多款车型可供选择,并且在续航、充电桩以及外观设计美观度等角度明显提升,国家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未来增长确定性较高。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