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连发“金令”排查新能源隐患产业巨头沃特玛“二进宫”
根据今年4月的“中国新能源客车发展与安全高峰会议”上释放出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可知,从2009年至今,新能源客车发生了30余起安全事故,其中27起为起火事故。今年7月至9月由于气温过高,新能源车自燃事故更是频发,多家新能源汽车主流品牌都未能幸免,由此也引发了外界对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路线以及安全监管的质疑。
9月25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将重点对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产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通知》要求,各企业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排查,并将排查结果上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对于弄虚作假行为,将采取暂停或取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处罚措施。
客车行业资深人士任诗发表示,“过去,某些客车企业为了赶上补贴这一政策红利,在造车时急功近利,按照当时国家的最低标准设计、生产车辆,这为今后车辆运行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工信部此举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产品安全问题成新能源焦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加深,电池安全问题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就多达10起以上,范围涉及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梳理分析电动汽车起火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指向了动力电池。在夏季持续高温环境下,或者因为电池漏液,或者因为电池高温,或者因为过度充电,既有动力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使用环节的不当操作。
起火事件的源头为何总在动力电池?有专家分析,过去几年各路资本疯狂涌入动力电池市场,产能虽然提升了,产业却仍然缺乏技术沉淀和产品锻造。这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当前,“新势力”造车遍地开花,仅据道哥说车小编调查统计已超过200家。然而,据专家分析,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几家头部企业能够建立完备的“三电”研发体系团队,大部分“新势力”车企可能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都缺乏深刻理解。令人担心的是,在产品交付集中到期后,这些车企的产品品质和安全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仅占我国汽车产销总量的3%,却有200多家汽车企业在“造车”。这么多厂商扎堆造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每个车企都真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出成绩,不少车企只是在借这个新生产业带动的新市场捞油水罢了。为此,在9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一份特别公示企业清单,其中有3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因停产1年及以上新能源产品被点名。这些企业并未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而是过起了浑水摸鱼的日子,想占个名额骗取国家补贴而已。此外,还有一些车企是由于错估了市场形势,或是产品在同级别车型中竞争力不足,最终只能将生产搁置一边。
工信部两度在安全排查中点名沃特玛
其实这次排查已经是近期工信部第二次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9月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并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而随着这一次新能源汽车隐患排查工作扩展到乘用车和载货汽车领域,加上此前客车领域,目前新能源汽车全行业只有为数极少的专用车(垃圾车、清扫车等)不在排查之列。
其中道哥说车小编还注意到,在工信部9月下发的两份文件中,沃特玛电池分别被各点名一次。作为唯一一个被点名的电池品牌,沃特玛电池的安全性早已颇受质疑,已有多辆搭载了沃特码电池的车辆出现了自燃或起火事故,近期安徽铜陵和湖南岳阳起火公交车采用的动力电池均是该品牌。两次点名中,工信部都要求在排查环节,对30万公里以上和装用在使用中出现较多故障动力电池(如沃特玛电池)的应全检。
“正常判断的话,肯定是会对电池销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坚瑞沃能相关人士就工信部点名一事表示。根据坚瑞沃能的公告称,今后沃特玛将执行严格制造过程控制程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加强产品检测,降低产品使用中的故障率。
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相关部委的严格督查给各方敲响了新能源客车运营安全的警钟,行业竞赛已经真正开始。随着工信部多项行业准则的实施,那些试图浑水摸鱼、动机不纯的企业将无处遁形。而对于产业中不规范的产品以及安全隐患,也将逐渐被行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