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

专访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战略合伙人康琦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种势力和三大挑战

2021/10/31 07:00
人民资讯
1244   0

特斯拉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让新能源汽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A股市场通达信特斯拉指数自今年下半年也是一直在高位运行。“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那么,投身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车企各有哪些优劣势,它们面临的行业发展瓶颈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于近日对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战略合伙人康琦明进行了专访。

两种势力各有优劣

从企业的属性来讲,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势力,包括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常被称为“造车新势力”,也包含境外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生产)、传统车企增产新能源汽车(通常以独立新能源品牌运作)。

康琦明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有不少都是互联网企业转型,这类企业将互联网思维用于造车,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相较于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实践创新的束缚更少,整体执行力高,也比较大胆。此外,这些车企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和把握也相对要出色一些。

专访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战略合伙人康琦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种势力和三大挑战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中国政府已经将现金补贴的期限至少延迟至2022年。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仍然需要思考如何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进一步提高电池、电机的技术水平,以及尤其是把握好新能源车客户需求与成本投入经济性间的平衡。

康琦明说,传统车企增产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优势,比如传统车企拥有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并且有多年积累的技术做保障,其产品品质以及可靠性都是相当高的;其次,传统车企拥有生产资质并且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第三,传统车企资金较为雄厚。

“传统车企作为一个成熟的体系,企业资源分配上早已固化,而新独立的品牌必然带来资源分配问题。资源分配不够无异于阻挠新品牌的成长,资源倾斜过度又会给原来一众品牌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资源分配又是个管理问题,涉及人和利益调整,这在传统车企也是挑战巨大的”康琦明认为,尽管很多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采取了独立品牌的经营模式,但仍天然带有既有品牌烙印,若从经营理念、产品特点、销售模式、售后服务、用车体验等方面仍采取“买车”思维,那么这种市场认知将难以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比如现在行业已经非常流行的L2驾驶辅助等智能科技技术,很多传统燃油车、包括自主品牌10万元级的产品都已经搭载,但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新造车势力的驾驶辅助才是最先进的。

“未来行业情况复杂,市场发展及格局难以预料,即便不断投入,独立出来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也未必能短时间看到回报,甚至有颗粒无收的风险。”康琦明对传统车企增产新能源汽车有很强的忧患感。

中国质量协会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0分(满分100分),与燃油汽车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80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提高2分,连续6年增长;插电混动汽车80分,与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双驱动”突破发展瓶颈

“时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要突破电池、电机技术的短板;二是要加快拓展盈利能力,探索商业模式;三是市场发展不均衡,终端产品市场压力明显。”康琦明表示,从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呈现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之势,而中坚力量的中端市场如何被激活,仍需要政府、行业和社会各界来合作推进。

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5.5万辆,环比增长14.7%,同比增长184.4%。1-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02.3万辆,同比增长218.9%。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4万辆,同比增长202.1%,环比增33.2%。1-9月新能源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增长203.1%。

康琦明认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及零部件工厂停工,让汽车业遭遇了芯片短缺的严重危机,国内汽车产业链在核心、关键零部件供应上存在短板的问题由此凸显。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电池技术亟待提升,目前电池的成本、安全性、续航里程以及寿命仍是业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同技术路线尚在探索中。此外,在电机电控系统中,高效高功率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控制器也是下一步关键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

同时,电动化之后的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比拼的另一个发力点。康琦明称,除了技术上的挑战之外,盈利模式、配套设施也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去多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严重依赖政府补贴,随着补贴逐渐消减,以及消费者愈加成熟理性,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从政策驱动为主到向市场与政策双驱动发展,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将越来越多元化。另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还需要加快配套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挑战,只靠企业或单一政策的推动,显然已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以最需解决的电池短板为例,最近锂电池的上游材料纷纷涨价,为此,整车厂与电池厂商纷纷投资或购买锂矿。

康琦明认为,这种向上下游延伸布局的做法,只有行业头部企业才有实力布局。而在以电池、电机为代表的三电系统新技术研发推进方面,更是只有巨头才能承担得起。可以预见,在市场无形的手调控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领域弱势企业的生存将愈加困难,经过行业洗牌,资源将更加集中化,也将促进更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产生。

(编辑 才山丹)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