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

新一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发放平均每辆新能源车补贴11万

2019/10/15 09:13
成都商报
1854   0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一份高达220亿元的新一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发放。红星新闻记者在这份名单中看见,宇通的补贴金额近46亿元,是此次补贴最高的车企,比亚迪以35.59亿元位列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示表单中显示,企业申报推广并由专家组核定数量为207409辆,220.27亿元通过审核,相当于一台新能源车平均补贴约11万。

商用车成补贴大赢家

补贴超过部分车企净利润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在此次公示的被补贴车企中,得到补贴最高的为宇通,补贴金额近46亿元。据公开信息显示,宇通集团是以客车、工程机械、环卫等商用车为主业,兼顾地产、产业金融及战略投资的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郑州。据宇通客车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1月到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2亿元。而在宇通申报的20715辆推广车辆中,只有两辆因为“未接入国家监管平台”而被核减,通过率超过了99.9%。

比亚迪以35.59亿元排在第二,其一共申报33153辆车,核准了30174辆,获得近36亿的补贴。红星新闻记者在比亚迪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中了解到,其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亿。此次获得的补贴则超过其净利润的一倍。

另外,另一个商用车领域的补贴大户中通客车也获得了11.2亿元的补贴资金。其在所申报的5538辆车辆中,核准通过的多达5508辆,通过率也达到了99.5%。红星新闻记者同样从中通客车的2019年半年财报中获悉,其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299万,11.2亿元的补贴金则远超其净利润。

专家:

“骗补”现象普遍

补贴退潮才能健康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虽然此次的补贴“红包”依然可观,但其实则是2017年度的补贴,而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车辆补贴的退坡,今年6月26日新的补贴规定已开始实行,这也意味着对车企而言丰厚的现金红包最多还能再拿三年,对以往靠补贴维系的大量新能源车企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家新能源车企曾因为“骗补”被开罚单。2016年9月,财政部首次公布吉姆西、苏州金龙、五洲龙、奇瑞万达、少林客车5家企业详细“骗补”行为,并点名批评吉姆西的“骗补”行为最为严重,并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而其余4家企业在听证后才下达正式处罚决定。2017年2月4日,工信部网站上登出对7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此次公布的第二批行政处罚决定中,共涉及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7家企业。处罚决定中提及“骗补”的车型共有14款,其中有2款纯电动轿车和1款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6款纯电动城市客车,1款纯电动扫路车和1款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林伯强表示,正因为对新能源车补贴金额之高,“骗补”现象才频繁出现,新能源行业目前仍呈现出一种“小、散、乱”的状态。“现在新能源车企充斥着恶性竞争,据统计现在有差不多400家左右的新能源车企,但这个市场需要这么多的车企吗?”林伯强表示,长期来看,行业内部重新洗牌,正好需要政府补贴的逐渐退坡,“过去依靠‘骗补’生存的小而且落后的产能得以淘汰,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将得以优化。“可以说现在整个新能源车企行业靠销售是挣不到钱的。因为恶性竞争导致很多新能源车价格太过便宜,这样也压缩了真正做新能源车车企的利润空间。但随着补贴退坡,相信那些炒概念的,或者是用低廉成本造车的新能源车企将逐步被淘汰,供需趋于平衡了,专注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才能真正走起来。”

红星新闻记者 陈成 袁野

编辑 潘莉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