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促高质量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阶之路
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而在2013年之后的这1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行业转型的新变化,新能源、新势力造车成为行业中近几年高频出现的词汇。北京日报客户端汽车频道及北京晚报《汽车周刊》,推出致敬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特刊内容,我们会以多篇文章来梳理和展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绿色征程”。本篇内容将围绕国家制定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以及通过市场政策进行的积极引导,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之路。
从今天的市场情况来看,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刚刚起步阶段时,较高的生产制造成本导致了其在市场发展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颁布,成为汽车市场快速高质量转型的“催化剂”,带动起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确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经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技术攻坚,确定发展路径。早在2001年,国家启动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确立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开发布局。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我国基本掌握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带动了一部分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培育起电动汽车这一新兴产业,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进阶式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机遇,促进了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
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第二个阶段属于加大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拓阶段。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初期,产品价格较高,通常为传统燃油车的两倍以上,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能力有限。从2009年开始,为期三年的“十城千辆”工程启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十城千辆”工程的开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快速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产业目标、基础设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2015年,《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了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2022年12月31日,持续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受益于“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成长。随着“补贴”政策的不断细化,一些“骗补”情况浮出水面,而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也不断洗牌,一批优秀的主机厂开始脱颖而出。
虽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经终止,但自2014年9月开始,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一直延续至今,这项政策也经历了多次延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也有了新的调整。根据2023年6月公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显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累计免税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3年免税额将超过1150亿元。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逐步扩大,根据初步估算,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已经成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第三阶段属于市场井喷发展与迅速变革时期。在2021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2023年7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标志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已经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覆盖了乘用车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一批新势力造车品牌迅速崛起,汽车产业迎来新能源变革期。不仅在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