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车文章

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2022/10/17 09:00
太平洋号
1070   0

充电设施、电池材料、电力需求……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报告中,以较为翔实的数据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值得深思、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

产业犹存三大瓶颈

《展望》在肯定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客观提出了目前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

其中,该报告认为,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与建设之间仍然存在矛盾。目前,在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充电基础设施来保障。按照计划,如果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全球汽车销量的20%以上,包括亚太地区市场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有大幅增长,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却显得不足。而且,各国情况不同,如平均行驶距离、人口密度等因素也将对基础设施需求产生影响。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趋紧和价格飙升成为众所瞩目的问题。其中,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仍在大幅上涨。如今年5月,锂价格比2021年初高出7倍多,而近来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突破每吨53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因此,今年动力电池产品价格将比2021年至少高出15%。《展望》指出,如今的动力电池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的锂电池产量占全球的75%,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占全球85%。

此外,汽车电动化虽然能降低碳排放、解决空气污染和石油进口依赖等问题,但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增长。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所需电力供应将占电力总需求的4%左右,这对电力供应将是个考验。

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转型新赛道计划明确

客观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瓶颈的出现,与汽车电动化不断加速、产销量持续增长带来的配套设施、原材料供应、电力保障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展望》指出,近年来,全球汽车制造商无论是出于政策法规、节能减碳,还是市场份额及竞争地位等方面考虑,都在加速奔赴电动化新赛道。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多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已宣布了加快向电动化转型的计划。

其中,在中国,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型,以适应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到2024年实现其主要乘用车品牌的新车型100%电气化。比亚迪已经从2022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只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型。

在日本,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宣布将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雷克萨斯的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其全球市场100%销售纯电动车型。

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到2030年,在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占比将超过70%;在中国和美国市场,这一比例将达到50%。到2040年,大众汽车近100%的汽车产品将是零排放汽车。宝马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其销售的50%的汽车将是纯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宣布,从2025年开始,所有新车型都将是纯电动车型。

在美国,福特汽车计划,在其F-150电动车型市场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到2026年,其销售的三分之一产品将是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到2030年将在欧洲全面销售纯电动汽车。通用汽车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北美推出30款电动车型,形成100万辆的产能,并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

Stellantis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欧洲销售的100%将是电动汽车,而在美国销售的将有50%是纯电动汽车。沃尔沃承诺,到2030年成为一家纯电动汽车公司。

韩国现代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销售190万辆纯电动汽车,并于2035年在欧洲停售燃油车。韩国起亚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加到120万辆。


找对路径破解瓶颈

尽管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实瓶颈犹存,但《展望》提供的数据表明,一些现实案例为破解瓶颈带来了希望。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持续扩大充换电基础设施规模,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拥有在全球占比约85%的快充装置和55%的慢充装置。其中,2021年,中国安装的慢充装置增加了35%,公共充电桩达到约68万台,是2018年在用的慢充桩数量的四倍多。同时,快充装置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快于慢充装置,2021年,额定功率大于22kW的快充装置同比增长超过50%,达到47万台快充装置。在中国,超过40%的公共充电装置是快速充电桩,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快速部署公共充电桩的驱动因素,来自于政府补贴和相关机构的建设积极性。而且,随着电动汽车的广泛推广应用好充电装置的快速建设,快充桩制造成本降低了67%。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致力破解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难”问题。

在电池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汽车正在通过技术创新缓解价格较高且供应趋紧的原材料的消耗。其中,锂自2017年以来的全球市场需求几乎翻了一番,2021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对锂的需求在全球总量中占比从2020年的36%上升到47%。目前,有关研究机构及企业正在开发少锂及无锂电池的替代技术,如2021年,宁德时代商业化引入钠离子电池等。

在电动汽车持续增长对电网电力供应带来的压力面前,《展望》提出,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时间较为分散,或不会对电网带来较大的瞬间压力;同时,光伏、水电、风电、核电等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将给电网带来更多电力补充;此外,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电网事实上都有一定冗余,通常情况下有备用容量,或可缓解这一问题。

“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走上快速路,但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是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破解这一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仍然需要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和不懈努力,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文:赵建国 编辑/版式:刘晓烨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