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车文章

新能源汽车:新科技发展之道

2023/08/16 08:51
中国网科学
2381   0

2023年8月9日晚,比亚迪迎来了它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为了这又一里程碑的时刻,比亚迪举行了发布会,大屏幕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句话:“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比亚迪可以”。2022年的公司年报,比亚迪交出了1份令人惊喜的答卷。2022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84.77万辆,同比大增208.64%,远高于特斯拉2022年131.43万辆的销量;比亚迪在2022年的全年营收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增长4倍多。据全国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比亚迪还超越了一汽大众,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另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1-5月份,比亚迪已经超过LG Energy Solution,以16.2%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新科技发展之道

“中国汽车可以”。比亚迪超越一汽大众拿到销冠,不仅是比亚迪的“可以”,也是中国汽车的“可以”,它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不断超越合资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转折标志。与此同时,中国汽车的对外出口销量也呈井喷式增长态势。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量均在100万辆以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107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可以”。截至2023年,中国已经连续14年居于全球汽车生产销售第一的位置,换个角度也就是说,从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到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中国走了14年。1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眨眼一瞬,但在产业发展史上不可谓不漫长。而促成中国汽车产业这关键一跃的,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世界总销量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拉动中国汽车出口的最主要增长引擎,目前已占到中国全部汽车出口数量的10%以上,同时占比还在不断提升。在出口新能源汽车中,自主品牌汽车的比例不断提升,已成为出口销量的大头。

可以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也是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崛起,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科技崛起的最佳诠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新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之道。

事实上,除去古早的蒸汽机汽车,世界早期汽车工业的发展本就是燃油车与电动车并行的,电动车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较之燃油车更受青睐。保时捷(Porsche)的创始人斐迪南·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在1900年4月14日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向世界展出了全球第一台量产电动汽车Lohner Porsche,同年,保时捷还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功能性混合动力汽车Semper Vivus。1900年,全球销售的汽车中,蒸汽机汽车占比40%,电动汽车占38%,燃油汽车占22%。

20世纪初,在内燃机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后,燃油汽车的优势逐渐显现,并逐步取代了蒸汽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市场地位——后者所需要的动力来源电力无法大规模方便携带。20世纪6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普遍进入发达富裕社会,环保问题开始逐步得到社会重视,石油危机的出现也促使汽车产业思考未来的变革,电动汽车又重新回到人类视野。到了90年代,电动汽车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有较大的发展,但仍未取得重大突破,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和HEV混合动力成为两种折中路径,但这两种路径并未能得到产业界的认可,技术发展也随之陷入沉寂。

进入21世纪第一个10年,20世纪90年代全球掀起的新材料技术的研发热潮开始外溢到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汽车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电池密度空前提高,电动汽车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燃油发动机。汽车产业界也在全球气候和环保问题治理的压力下积极寻变,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全面发展,有市场价值的电动汽车开始批量涌现,比亚迪第一辆电动汽车F3DM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

一系列电动汽车新技术随着产业界的强力介入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到了21世纪10年代初,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再次来到迷茫期——这一次的迷茫是来源于“选择”——与电动方案一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有以乙醇、甲醇、生物柴油、氢能源为主的代用燃料内燃机路径。造成这一选择迷茫的主要原因还是电池密度的问题使得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掣肘,100公里,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门槛。日本汽车产业选择了代用燃料技术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而中美两国的产业界则继续押宝于电动汽车技术。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界率先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机传动效率、车身重量、风阻系数等问题,并推出了高性能的量产电动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流规定在了电动汽车技术之上。而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后,能量密度、带电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后一道关口。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界采用方形电芯创新优化了动力电池封装方式,使得动力电池的性能大幅度提高,续航能力不逊色于燃油汽车,最终促成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全面突破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爆发。今天,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官宣了燃油汽车的“终结日”,电动汽车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最终将取代燃油机车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回首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科技发展促成了产业变革,产业变革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新科技发展,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新科技只是“学院派”,新科技的不同路线在产业发展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一时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学院派”也并不是空中楼阁,或在“学院”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或在其他相关科技取得突破后获得新生。任何新科技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新科技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而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也启示我们,在以“学院”推动新科技发展的同时,或许也应做大“基数”、加大相关产业的培育。(作者: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 王子奇)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