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六安:链上新能源汽车老区驶入“快车道”
2023/11/18 09:00
金台资讯
2018
0
机械臂马力全开,一个个零部件在传送带上快速运转,工人正紧盯着电脑显示屏上的各项参数……近日,走进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的科大国创储能电池智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正在紧张调试,6月中旬一期项目将正式投产,”安徽科大国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杜照介绍,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虽然很年轻,但潜力巨大,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构建先进的智能汽车、储能电池生产体系,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5GWh智能储能电池。
金安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六安市金安区供图
近两年,像安徽科大国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一样富有朝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六安这片红色土地上。
2022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抢抓合肥市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契机,重点围绕合肥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等整车企业,迅速行动、精准招商,举全市之力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六安全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落地开工项目80个,总投资471.67亿元。
高位谋划搭平台
为了抢抓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风口”,六安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市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指挥部,下设“一办三纵队”,即办公室、招商纵队、容量与挖潜纵队、落地推进纵队,扎实推动产业配套基地建设。
此外,六安市还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大视野谋划大格局,六安选定距离合肥50公里最佳配套半径范围内的六安经开区、金安开发区、六安高新区、舒城(杭埠)开发区为主平台,分别规划建设高标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园区。
舒城县杭埠园区内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企业的自动化车间。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六安经开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蔚来(六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围绕蔚来产业链招引优质配套项目;金安区明确“一核三区”总体布局,规划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用地4000亩;舒城县在城关园区、杭埠园区规划用地4712.4亩,优先保障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产业项目落地……
“有了市委市政府的‘一盘棋’布局,各个园区之间既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又可以协同创新发展,真正实现系统优化。”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王燊介绍,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的“从无到有”,是六安经开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缩影,到2025年,产业园计划引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100个,带动相关产值不低于1000亿元。
坚持不懈抓招商
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轩高科20GWh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56亿元的飞拓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总投资51亿元年产1400万套玲珑轮胎项目……
2022年,六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成果可谓丰硕,一批批重大项目纷纷签约落地。
项目纷纷落地的背后是六安举全市之力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的决心和毅力。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打头阵”,分别会见了江汽集团、蔚来汽车、比亚迪汽车、玲珑轮胎、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负责人,就深化对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金安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六安市金安区供图
市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多次率队赴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合肥等地开展招商对接,推动项目招引走深走实。
2022年,六安市还开展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4个主承接平台累计外出招商607批次,拜访整车企业49批次,拜访车企供应链企业、相关企业及机构1604家。
“合肥、宁波、上海、重庆……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焕成感慨,金安区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据统计,2022年六安全市共签约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项目131个,总投资769.52亿元。
千方百计引人才
在六安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A、B、C、D类高层次人才,分别发放200万元、140万元、80万元、20万元购房补贴;在六安无自有住房的,可分别按220-200m²、180-160m²、140m²、120m²标准,免费租住人才公寓5年……
六安市2022年推出的“鸿雁人才计划”可谓诚意满满。据统计,自该计划实施以来,仅来自沪苏浙的返乡人才就达到2278人。
除了“鸿雁人才计划”,六安市推出的博士后联合体也夺人耳目。
2022年5月,六安市博士后联合体正式建立。该联合体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组建。依托“博联体”平台,不仅让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更加精准高效,也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打开了“另一扇门”。
六安大学科技园。六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经过1年的建设,六安市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六安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6家,在站博士30人。
6月3日,由中共六安市委组织部牵头,六安市博士后联合体人才与项目长三角对接会在六安成功举办。
对接会现场,六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企业抛出诸多问题,来自上海等地的多名博士逐个进行解答,“靶向”解决了有关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实际困难。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发现了企业的诉求,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济大学博士尹德友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开发专家,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六安老乡”。
“这次会议很有意义,我看到了家乡的喜人变化,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尹德友说。
“六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要想行稳致远,人才至关重要。”六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把人才引进来,六安还十分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据了解,去年以来,六安共组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人才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众等高校和企业学习研修,举办新能源汽车特训营等活动,培训产业人才600多人次,为六安新能源汽车配套“跑”出加速度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