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成为电动汽车“救命草”,美国从海水提取锂,汽车行业或大变
出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目的,我国大力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我们在公路上常常能看到挂着绿牌的新能源汽车。但有不少车主还处于观望阶段,并非政策提供的补贴和优惠不够吸引人,而是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不少关键性问题没解决,例如充电难的问题、锂电池寿命和供应的问题等等。
若想要逐渐将燃油汽车逐渐转换为新能源汽车,则需要保证充足的电池材料,目前看来全世界陆地上的锂资源很有限。据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崔屹团队近期在期刊《焦耳》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论文指出他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完成了从海水中提取出锂资源的重要一步。这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简直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目前从自然界获取锂资源面临什么难题?
大功率电池生产商之所以坚持以锂为原料来制作电池,是因为与其他金属相比锂在同质量下可以存储更多能量,但由于陆地上的锂资源有限,锂电池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光明。针对这个难题,有科学家认为,既然陆地上的锂资源不够,为什么不从海洋里寻找呢?经研究,海洋里确实存在着丰富的锂资源,科学家估计所有海洋中锂资源的总量至少有1800亿吨。
别看总量很多,地球的海洋体积也很大,分摊下来海水中锂的浓度只有0.17mg·L-1。即使如此依然有科研团队尝试设计各种过滤装置来提取海水中的锂,但目前大多数方法都要通过蒸发大量海水来完成,这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因此如何从海水中更高效地提取出锂,是该领域目前的主要难题。
斯坦福团队如何改进锂资源的提取方法?
在崔屹教授团队开始新研究之前,科学界已经出现了科学家利用化学电池的原理去提取海水中的锂,但由于海水中还存在大量的钠,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锂十分相似,因此提取出来的锂中含有大量杂质钠。而崔屹教授的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们对化学电池实验做出了重要的改变。
首先研究人员在负电极上覆盖了一层较薄的二氧化钛膜,它利用锂离子体积更小的原理来阻挡钠离子进入电极中,因此负电极上的生成物中钠杂质的含量就会大大减少。此外,该团队改变了施加电压的方法,研究人员采取“先加负电压,关闭,再加正电压,关闭”的循环模式,实验结果发现周期性变化的电压使得海水中的锂离子比钠离子更快进入电极。
该技术或给新能源产业带来革新
该研究最终得到的锂与钠之比为1:1,效率比以往的方法要高不少。当然,该技术依然没有摆脱从海水中提取锂的高成本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下一阶段该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者后面还会出现比这种方法更高效的提取方法,即使在同一成本的情况下也是值得的。
目前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多个国家地区都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斯坦福团队对于锂资源紧缺的解决方法或许能够给新能源产业带来一次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