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

都是外行造车,我觉得苹果和戴森可以battle一下

2018/11/14 17:51
汽车头条
1801   0

人是一种趋利性的动物,哪里有利益,哪里就会有大批的人蜂拥而至。

在汽车产业亟待变革的当口,即使全行业整体下行,但新能源这块蛋糕仍然是被全世界都看好的风口。从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就在质疑声中屡创新高,更有数据指出,今年产销量有望达到100万辆。

确实,市场环境的利好,资本的疯狂涌入,加上政策补贴,一大波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从各个墙头冒出来。而随着政策的摇摆,一些扒着风口凑热闹的投机者被驱逐,但仍然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后来者悄然进场。

比如,最新的工商资料显示,娃哈哈最近成立了一家科技创新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智能技术。不吹不黑,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娃哈哈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水动力汽车(当然很快人家就出来澄清了,说不打算造车只是要研发AD钙奶味的月饼,也是非常硬核了)。

图1

跨界造车已经成为流行,之前抵死不承认后来又突然高调起来的苹果,和“喜欢在刀刃上生活”的戴森,都是其中比较有话题的选手。虽然同样是外行,但两家所走的路线却不尽相同。

苹果是资本的宠儿,是当今世界上最牛逼的科技公司之一——如果从其万亿美元级的市值出发,把“之一”二字去掉也未尝不可。与乔布斯在世时相比,如今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略有缩水,但经营能力却与日俱增,与其说是科技公司,不如说它已经变成一家相当稳健的商业公司。

对待造车这件事,苹果仍然稳得一比。2013年宣布iOS in the Car的伟大构想——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出现了一种叫CarPlay的东西;2014年悄悄启动了代号为“Titan”的机密项目,在汽车行业内大肆挖角,还藏着掖着,声称我们确实从奔驰挖了研发工程师也从福特挖了车身设计师,但我们并没有要造车,不信看他们的title,一个Mac硬件工程师一个iPad运营总监——这波操作也是十分侮辱吃瓜群众的智商了。

图2

在科技领域,苹果是绝对的大拿,它虽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公司,但是却在供应链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无他,唯有钱耳。但是进入汽车这种老牌工业,有钱就不一定行得通了。独立造车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产业链技术要求极高,在基础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上都困难重重,因而苹果一度在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和整车制造之间徘徊不定。

从乔布斯到库克,两代苹果领头人都认为苹果有能力有平台去造一辆好车,这种底气不是凭空而来的,资本优势给了苹果持续造血的能力,巨大的资金储备让苹果有时间来慢慢思考路该怎么走。从最近的路透来看,苹果大概已经找准了方向,于是我们看到苹果开始频繁申请相关技术专利,获得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资格,并且真正上路测试——而且发生了事故。

图3

苹果的用户粘性是其它品牌难以复制的,就如同用惯了iOS的人无法回头忍受andriod一样。用户购买苹果设备,除了享受硬件快感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苹果的生态链,之后产生的惯性是相当可怕的。目前苹果把重心放在了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上,以后把技术包装成一整套硬件系统卖给别人也不见的有多难。以苹果之前卖移动设备积累下的用户存量来看,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这大概就是苹果进入汽车行业的信心来源之一。

与苹果的下盘扎实相比,戴森造车就显得有一点飘了。一款网红吹风机把戴森推入了一线创新公司的行列,讲真,500美金一台的带有自动卷发功能的吹风机价格上完全有能力鄙视其它的美妆产品,但是被国内博主扒皮后,与昂贵价格完全不符的功能实在让人质疑戴森的技术能力。

图4

然而戴森的掌门人,71岁的詹姆斯·戴森却义无反顾地决心投入这场戴森有史以来最大的越级豪赌——原谅我用了越级这个词,在我看来一个卖吹风机的去造车,走位之风骚绝对跟卖矿泉水的去造车有一拼——詹姆斯·戴森说,他喜欢在刀刃上生活。

很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大概看一下这位选手的参赛情况。

戴森,以吹风机、吸尘器闻名于世的英国制造商,而詹姆斯·戴森本人更是被誉为“英国设计之王”——当然是在日用品领域。

图5

戴森集团在对吸尘器和吹风机的研发制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着关键技术——电机技术、全景摄影技术、AI技术、自动驾驶视觉技术等等,这也让戴森相信,我们已经到了可以准备造车的时候了。

于是戴森在新加坡建设工厂,以便将来借助和中国的自贸协定,把商品送进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不得不承认这一步走得很对。戴森计划在2020年开始生产他们的第一款纯电动跑车,全球限量10000台,这种网红的玩法光是听听就觉得有点贵。

从科研层面看苹果无疑会甩戴森几条街,但有一点戴森跟苹果还有得一拼,那就是肯砸钱。从2017年宣布造车到现在,戴森已经先后砸了超过2亿英镑,并表示未来3年内将会在造车项目上投资20亿英镑——但问题是,戴森2017年的总收入只有35亿英镑,一下子扔了一多半,还要维持公司基本的吸尘器业务,后期资金是否会成为短板,也着实让人为戴森捏把汗。

新世纪的造车运动已经让整个世界都癫狂了,传统大厂入局理直气壮,造车新势力后来居上,还有跨界而来的苹果戴森们企图分一杯羹。

一团乱局。

苹果和戴森咋侧重设计和供应链整合的小电器领域都属于佼佼者,但仍旧无法顺利进入对产业链技术有极高要求的汽车产业。准入环节漫长,而且各种测试实验繁琐,有虽然钱是优势,但造车却恰恰是一个拼短板的技术活儿。

图6

研发生产仅仅只是开始,汽车的量产交付是更大的挑战。蔚来急于上市,特斯拉马斯克的官司,造车行业的焦虑历历在目,而且这都是会传染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苹果与戴森(目前)都有充裕的资金流,摒弃都有成功开发一款科技产品、进行全球市场运作、并让其成为潮流爆款的经验,面对造车将要带来的种种问题,不止于那么的手忙脚乱。

乔布斯曾说过,创新使领袖区别于追随者,改变世界是这个世界上那群最优秀的人最想做的事情。电动汽车代表着未来,而没有什么比创造未来更有吸引力的事了。

0 条评论
图片
图片 确定
注册
验证码
手机修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