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不改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产销量再创新高。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速达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25.6%;品牌竞争力凸显,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79.9%,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3年,在作别国补后,新能源汽车全面迈入市场化阶段,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专家媒体交流会,回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热点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预测。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趋势不变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几近翻倍的速度登上了新的产销平台,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超六成;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我国车企占得3席;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更是领跑全球,在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造”占得6席。
进入2023年,伴随着国补退出,新能源车市“开门遇冷”。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2.5万辆、40.8万辆,环比降幅分别为46.6%、49.9%,同比分别下降6.9%、6.3%。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态势就此戛然而止?
“补贴退出会对今年上半年相当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有部分消费需求在补贴退出之前被提前释放了,但预计影响整体可控,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仍会维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一是由于本次政策退出前,补贴金额已经比较小了;二是我国此前已经对国补退出进行了预告,市场早有预期。与此同时,虽然目前国补已全面退出,但其他政策仍在接续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比如双积分制度、车购税减免政策等。“车购税减免政策目前定于执行到今年年底,为加大力度刺激消费,个人建议再延续一段时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亦表达了类似观点:“个人认为电动汽车仍然处于高增长阶段,企业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2023年大概率不会出现拐点。”
锂价还将进一步回归
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旺盛带动相关材料需求飙升,而在上下游产能扩张周期的错配下,以锂资源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情况凸显,价格呈指数级增长,保供及成本压力蔓延至锂电全产业链。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涨至近60万元/吨,较2021年初涨幅超10倍。近三个月来,受终端情绪偏弱影响,碳酸锂价格一路回落,目前已跌至44万元/吨,虽较去年高点跌幅已达2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预计碳酸锂价格在今年下半年还会进一步回归,大概在35万元/吨-40万元/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供需会平衡,下半年略有过剩,明年总体会过剩。预计今后几年碳酸锂比较合理的平衡价格区间应该在30万元/吨-40万元/吨,也不太可能回到过去的低价时代,因为太低的锂价会影响回收的积极性。
拆解来看,欧阳明高指出,在需求端,预计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大概在10亿千瓦时左右,而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动力电池,今年总需求量虽然很大,但增长率会出现下降,将缓解原材料紧张局面;在供给端,国外矿企加紧生产,中国企业大量收购,叠加新入局者众多,国内的资源开采也在快速增加,虽然开采有一定周期,但从中长期看,全球的锂资源供给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
目前产能总体不过剩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的持续攀升,行业入局者大幅增加,并竞相开启产能扩张大幕,市场上关于产能过剩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总体来看,目前阶段新能源汽车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产能建设是有一定周期的,需要考虑明后年乃至未来的发展,不提前做好产能的准备,到时候供不应求是必然的。”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是此涨彼消的替代关系,当前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车的产能过剩。
苗圩指出,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30%,产量将超900万辆,甚至有乐观估计要到1000万辆,若按照80%的产能利用率测算,我国须有11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才能满足今年的需求。
当然,产能过剩不能一概而论,地区与企业之间存在差别,局部地区、个别企业也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苗圩建议,对于已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可作为新建产能的衡量指标之一; 而对于新入局的造车新势力,政府要把握好准入门槛,不能把造车资质准入变成 “壳”资源,同时要做到不越界,控制政府投资冲动,专注于为真金白银投资的造车企业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配套好的基础设施,避免出现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
汽车革命下半场:网联化智能化
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网联化、智能化就是这场革命的下半场。
“电动汽车要与新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和对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存储和消纳绿色能源的基本单位,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把新一代移动通讯共享出行连接在一起的节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破解长期困扰人们的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痛点难点问题,重塑未来出行的体验。
在陈清泰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渗透,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电动汽车正在由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子电力产品、互联网产品,数字化的能力水平将决定未来汽车的竞争力。
“作为软件硬件融合的复杂移动机械,电动汽车是拉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也将成为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平台。”陈清泰表示。
苗圩指出,未来汽车一定是一个跨界融合的产品,技术发展不能仅靠汽车企业独自完成,但车企对于产业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控,要从“外行”变成“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