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联运“深度融湾”“零碳”快车道利好企业——汕尾加速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1/25 08:00
来源:汕尾日报
1633
0
近年来,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中,汕尾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港口”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打造“深度融湾”示范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深圳与汕尾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规划建设汕尾产业拓展区和承接深圳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汕合作拓展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规划,为汕尾朝着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奋力前进提供动力,谱写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篇章。
海陆联运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
交通发达百业兴。
当前,汕尾正提速推进铁路、高快速项目建设,打造融入“双区”、对接“汕潮揭”的快速通道网,全力推动建设大通道、振兴大港航、发展大物流,助力老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汕尾以广汕高铁开通运营为新起点、新契机,全力推动汕汕铁路年底通车;加快兴汕高速海丰至红海湾段二期、深汕西改扩建项目汕尾段、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建设,进一步拓宽区域东承西接大通道,强化“东承西接基础联通优势”。
同时,汕尾积极谋划一批助力县镇村提能增效的通道项目,推进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马宫至鲘门跨海大桥、海丰赤石至梅陇一级公路、甬莞与沈海高速联络线、沈海高速博美点石互通等前期谋划研究工作,提升区域骨干交通网络联通能力。
汕尾高新区比亚迪厂区
除此之外,汕尾还大力推进港航物流谋划发展,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粤东地区重要航运枢纽和融入“双区”“双城”发展的地区性物流枢纽。加强汕尾新港与盐田港、小漠港协同规划,推动产业链互补共生、协同错位发展,把汕尾沿海经济带的有利条件、独特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汕尾还加快推进“三基地、五中心、多节点”物流布局,打造以汕尾新港为“新枢纽”,以龙汕铁路为“新通道”,以汕尾综合物流产业园及汕尾综合保税区为“新引擎”的汕尾市港航物流发展新平台。
展望未来,汕尾将持续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高速通达周边城市、快速联通组团和乡村,有力支撑产业发展的城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建成全面接轨深圳、深度融湾、通山达海的陆海统筹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沿海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大湾区东翼枢纽门户地位基本确立。汕尾港枢纽效能和辐射范围明显提升,重要港区实现铁路通达,多式联运占比显著提升。
未来,广汕、汕汕高铁“会师”后,汕尾新增一条东西贯穿全境的横向高速铁路通道,支持形成铁路主骨架网络雏形,进一步密集汕尾东承西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化汕尾全方位融入大湾区的空间格局,必将为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链主全域布局
产业集群共建
四通八达的区位交通为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运输便利,而全域的产业布局则为汕尾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汕尾深入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以“链条延伸、集群共建”为主线,探索“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深圳链主+汕尾配套”等共建模式,强化产业平台承载支撑,全力打造深圳产业转移首选地、产业链延伸首选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比亚迪、中广核、宝丽华、信利、华润、康佳、中天、明阳等龙头企业争先在汕尾落户,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日趋稳固。
陆河高新区比亚迪厂区
在陆河县新河工业园比亚迪厂区,工人们熟练操控着机器,各条生产线井然运作,呈现一派有序的生产氛围——目前,比亚迪集团已在汕尾全域布局:陆河比亚迪生产基地累计生产新能源大巴超10000辆,产值超过450亿元;比亚迪红草工业园总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云轨云巴零部件、新型材料等轨道交通零部件。今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产业项目年产值预计将超180亿元。同时,弗迪科技、铭德智能制造、立威新能源合成材料等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汕尾;东风李尔、京西重工、悠跑科技、力劲科技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轻奢等“两高三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能源赛道优势正显。
企业的落户离不开产业平台的良好承接。正在规划建设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将作为由深圳主导的深汕市级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依托比亚迪等“链主”企业,重点承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除此之外,汕尾还联合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平台,着力打造成为深汕合作区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配套基地,壮大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已然绘就,同时,在这块版图背后还有充足的“绿电”保障。
筑造绿色底座
驱动零碳新未来
新能源汽车是驱动未来的绿色革命。
聚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汕尾从化学能源的传统底座完整转移至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绿色能源底座,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驶向“零碳”快车道,实现真正的绿色制造。
目前,汕尾已形成“风光水火核储”绿色能源多能互补一体发展格局,发电装机容量917万千瓦,海上风电接入总量占全国8%、全省25%。2022年,汕尾甲子一、二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国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依托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汕尾正全力打造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规划布局3000多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为储能企业开拓海外新能源电池制造材料市场备足了“绿色动力”,为深汕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绿电”保障。
多重利好减负
力推企业落户发展
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天、348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办、项目审批压缩至28个工作日……如今,汕尾对标深圳营商环境打造4.0版本,实现“深汕跨城通办”,政务服务深汕无差别、零距离,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评估工作居粤东西北第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为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不仅在政务服务上竭诚尽善,在产业转移政策方面汕尾也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多重利好。
据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汕尾投资,一方面可同时享受国家、省革命老区振兴政策、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深圳对口帮扶政策等的多重叠加。另一方面,更有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基金、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广东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基金等金融加持。除此之外,汕尾还建立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常态化对接机制,积极跟进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融资,共同支持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发展。
市政协委员、华南城市研究会研究员陈粤海认为,汕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充分的优势:第一是港口交通优势,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是中国出口的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我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公司已经向国外出口15000多辆,未来这个出口量还将不断地增加;第二是土地的成本优势,我市的陆地开发强度不到百分之九,非常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整合和试车;第三,我市可以依托现有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技师学院这三所院校,有针对性地为新能源制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第四,我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制造“加速度”;第五,我市有着综合的交通枢纽优势,为新能源车企提供完整的交通配套服务。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当前,汕尾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借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进一步增创汕尾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深汕“特区+老区”共建共赢创造更宽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