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1000km续航的电动汽车已经落地量产了
续航里程焦虑”一直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军备竞赛”要来到千公里续航。那么在这场比赛中,谁才是那位提前“撞线”的选手?11月19日的广州车展,全球首款超1000km续航车型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乘联会公布的新的数据来看,2021年10月销量并不乐观,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4.0%。不过,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相比,新能源汽车却呈现出逆势上涨的趋势。10月新能源车销量达36.8万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48.1%。
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这一汽车新物种。作为电动汽车,其现阶段“使命”还是落在出行端。随着安全、充电痛点被解决,众车企急迫想要解决续航问题。年初,蔚来、智己、埃安就已提出1000km续航概念,电动汽车续航竞赛的跑道变的前所未有的“热闹”。
经过一年狂奔,首个1000km续航的电动汽车已经落地量产了。
迈入一千公里时代
依稀记得在今年国庆假期,不少电动汽车用户在高速犯了难,即使配备了大电池模组、快速充电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依然会面临“充电1小时,排队大半天的窘境”。于是乎,舆论上又开始了一波新的抵制电动汽车风潮。
值得深思的是,虽然新能源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渗透率接近20%,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仍非主流。不少抵制电动车的用户向我们反映,影响他们选购电动汽车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难,尤其是跨城出行,如果解决好这一问题,那么电动汽车将正式与传统燃油车展开角力。
究竟电动汽车拥有多长的续航里程才是续航竞赛的终点,其实在年初多个车企宣布将推出1000公里续航纯电车型时,大家已达成了共识。
按照目前国内城市的驾驶需求,电动汽车需要满足高续航、低频次充电的诉求。目前行业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多是400-600km车型,跨城出行存在“安全感”不足的问题。
如果电动车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它也能满足接近两天行程的超长距离驾驶,相当于从北京到南京,中途不需要充电。如果仅是市区内使用,“月充”就能满足。所以说一款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超过1000km,带来的意义将极其深远。用户的出行半径将不被限制在城市里,跨省出行不在是“伪命题”。并且,对不少用户来说,还可以在高油价的当下,降低使用成本。
11月19日,2021年广州国际车展上,一款续航超1000公里的智能电动汽车正式亮相——广汽埃安AION LX Plus。这款定位“智行千里纯电旗舰”SUV,搭载了自研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CLTC综合工况达1008km,成为“全球首款超1000km续航车型”。
在新一轮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军备竞赛”中,一旦有车企“撞线”1000km,这场续航竞赛就将迎来终结。
埃安如何做到的
从技术路径上来看,实现电动汽车1000km续航并不容易,因为长续航意味着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池模组,由此增加的电池重量却会降低车辆的续航里程。这就好比一杆天秤,左边是大容量电池所增加的重量;右边则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两者需要保持相对平衡的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元锂电池技术和磷酸铁锂技术的潜力几乎被挖掘一空,在没有找到新的正负极材料之前,锂离子电池将很难有大的突破。外界普遍认为要达到1000km,必须是高能量密度电池堆砌。
直到埃安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发布,让业内眼前一亮。
该项技术是一个从材料、粘结剂、极片到生产制造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五十项专利的技术群。让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被限制和缓冲,不会碎裂。同时,也像海绵吸水一样,让硅负极发挥大容量的优势,储存更多的能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绝非是“高能量密度电池堆砌”,而是系统整体提升。通过将系统质量比能量提升19.2%,“高集成系统”将系统体积比能量提升46.5%,“海绵硅负极”将电芯质量比能量提升19.6%,“耐寒负极新型电解液”让低温容量保持提升8%。四个维度的进化让系统电量大幅提升至144.4kWh,实现1000km续航。并且,该技术经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工况进行续航测试,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可实现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彻底打脸年初称“车企靠的是堆砌电池”的看客们。
凭什么是埃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放在汽车产业中更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市场占比逐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经过野蛮式增长之后,日趋成熟,不少车企都开始从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在全球汽车产业中都是走很快的。不管出身传统的新能源车企,或是新势力,一举一动都聚焦了市场和资本的关注。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竞争中,凭什么埃安一次又一次成为焦点?
一方面,潜心修炼内功。在新能源赛道还未开启之时,行业还在犹豫摸索的十年前,广汽就已开始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应用,并沉淀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远远领先于几年前一些刚起步的新势力。单是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就拥有超过600人的研发团队、业内领先的电池试验室、专业测试场和电池Pack生产车间,具备独立的电池包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这也是埃安为什么能在品牌独立短短一年,相继推出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A480超充桩、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为行业和消费者解决了电动汽车领域“安全、充电、续航”三大痛点。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战略落实。在今年4月“广汽科技日”上,广汽发布了“中子星战略”——深度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战略之下,埃安在半年期间步伐加快。8月,官宣混改,对广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进行重组整合。10月,广汽公告同意广汽埃安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3.36亿元,这意味着埃安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自研能力的又一次跨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当下越来越多自主车企意识到的问题。放眼整个行业,能够实现电动汽车核心三电自研的车企并不多,尤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将是解决未来产业发展的大武器。而埃安正在这一电动化技术突破的路上稳步疾行,
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加上集团层面的战略投入,让埃安这个年轻的品牌有了更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随着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AION LX Plus量产落地,埃安已名副其实成为新一轮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领路人”。